第一百六十六章開局五百戶,結局打通河西走廊(第2/2頁)
章節報錯
令張瑞滿意的是,法正志向高遠,並未像其他士子一樣,著眼於漢室高位。
而是堅定的主張效仿文王偉業,以關中為基業,征討強敵,威懾四海,折服豪傑。
強敵以精兵良將破之,豪傑以盛勢服之,賢才以功名招之。
使強敵崩散,豪傑率眾來投,人才奔走歸之。
最終奮三軍悍勇驍烈,振俊賢慷慨志節,立周王室八百年之基業。
看到最後,張瑞啞然,難怪史書上說法正善於奇謀,然不以德素稱也。
雖然其所寫方略慷慨弘遠,但表達上太不含蓄。
在座三百二十九名士子,皆能看出張瑞志向,但卻全託口於文王美德。
只有法正,大咧咧的將取劉氏而代之,成就張氏八百基業,堂而皇之的寫到了試卷上。
政治上的事情,一向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可以高調的一統山河,但不能高調的妄自稱帝。
不然張瑞在出考題時,何須用“以服事殷,與奉國家以討天下”為題。
看完,張瑞只能莞爾一笑,然後向下一位人才走去。
這位人才也是張瑞極為關注的人才,巧合的是,這位人才也是扶風郡人。
看著旁邊奮筆疾書的年輕俊傑,張瑞甚至為馬騰惋惜,扶風郡人才何其多也。若馬騰肯任用賢士,恢復生產,發展農業,推廣教化,未嘗不能使這些人才幫助治理郡縣。
但關中諸將,皆一味的劫掠百姓,魚肉鄉里,最終失去人心,治下空有治國安邦之才,卻完全不能用之。
這位能治國安邦的人才便是蘇則,字文師,扶風郡武功縣人。
蘇則在《三國志》中與杜畿並傳,是張瑞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文臣。完全不弱於袁渙、國淵、司馬芝等人。
這當中杜畿政績常為天下之最,只可惜因為是荀彧所舉薦,所以不受曹操重用,多年如一日擔任河東太守。
而在張瑞治下,杜畿擔任工信司少尹,總督右將軍府治下的全部工業、商業之事,可謂位高權重。
蘇則才能也並不弱於杜畿,後世屢屢將二人相提並論,稱:“杜畿寬惠,河東無警;蘇則分糧,金城克復。”
但與寒門出身杜畿的純文臣不同,蘇則出身豪族,少便以學問品行,聞名於世,其人文韜武略,堪稱文武全才,完全不弱於蜀漢太守李嚴。
之所以不如李嚴出名,完全是因為其性格風烈矯矯,不懼權勢,敢於直諫,使曹丕極為忌憚,將其貶出朝堂。
在蘇則履任地方,出任金城太守之前,金城郡人口不足五百戶,但就憑藉這五百戶為基礎,蘇則“出境圍隴西,服李越,救武威,擊張掖,誘麴演,斬張進,降黃華,平河西,以一郡守出境討賊,立功如是,不第為邊境之賢太守,且為智勇兼全之名將也”。
開局五百戶人家,最終平定整個西涼,打通河西走廊,降服西域諸國,平定無數叛亂。都不敢這麼寫。但史書卻一字一句的全記錄了下來,就是因為現實他不需要合理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