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嵩繼續講解道:“永和六年(141年),張道陵著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時稱五斗米道。”

“漢安帝元年(142年)張道陵託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又託言太上老君於漢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於時張道陵在巴蜀建二十四治,進而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

“傳言張陵在青城山除鬼,並在青城山改造鬼城,以鬼道治民。”

“張道陵之子乃張衡,其妻兼挾鬼道,以鬼道見信於益州牧劉焉。”

談到這裡,張瑞有了印象,問道:“張道陵之孫乃是張魯?”

趙嵩拱手,說道:“君侯遠見萬里。”

“據孤所知,張道陵祖孫三代,雖以鬼道領部眾,卻皆不曾反叛朝廷。”張瑞問道。

“確如君侯所言。然自熹平以來,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張角為太平道,張修為五斗米道。”

“至此五斗米道漸為賊人張修所掌控。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妖巫張修反,寇郡縣。為吾主蘇漢中所敗,被迫離開漢中,南下巴郡傳道。”

“然如此妖巫,近日卻被益州牧劉焉任命為巴郡別部司馬。張修因而得勢,數月以來一直厲兵秣馬。揚言只待開春便北上漢中,必殺吾主,以報中平元年之仇。”

別部司馬?

張瑞咋舌,這可不是一個不入流小官。

劉備擔任平原相時,關羽便擔任別部司馬,統領平原大軍。

巴郡不比平原國貧弱,是個超級大郡。僅當年遷入的氐人就有五十多萬人。

一郡十四縣,官府統計到的人口有三十一萬零六百九十一戶,人口一百零八萬六千零四十九人。

沒有統計到的五斗米教徒,氐人部落民眾,人口只會更多。

張修這個別部司馬,至少可以招募數萬大軍,完全不是關羽那個統領千百人的別部司馬可以媲美的。

蘇固只有五千郡兵,很難抵擋住益州大軍。

歷史上張魯、張修一同出兵漢中,在斬殺太守蘇固後,張魯又襲殺張修,兼併其眾,最終佔據了漢中、巴郡兩地。以此兩郡為基礎,繼續大力發展五斗米教,對抗整個益州,屢次大破劉璋。

如今的益州牧是劉焉,一直有心斷絕益州與中原的聯絡。

張修掌控漢中、巴郡兩地的五斗米教徒,成為劉焉阻隔漢中的最好選擇。

可是劉焉算計好了一切,就是漏算了人心。

漢中太守蘇固不可能坐以待斃。歷史上關中殘破,百姓流往漢中者數萬家,蘇固沒有外援可找。

可如今徵西將軍府佔據長安,且徵西將軍本人一直享有美名,吸引了無數豪傑投效。

於是漢中主簿趙嵩便向蘇固建言,值此群雄逐鹿之際,徵西將軍府必廣收人心。

只要能舉郡向徵西將軍府投效,必然性命無憂,且依舊保持榮華富貴。

南方的益州牧要取自己性命,而北方的徵西將軍卻保證自己安全,又許以榮華富貴。劉焉已經幫蘇固做出了抉擇,總不能坐以待斃,然後讓一群妖賊爬到自己妻女床上,淫亂禍害!

於時蘇固立即派出了主簿趙嵩趕赴長安,商談投效事宜。商談的重點在於蘇固等官員的官職問題。

張瑞聽到趙嵩意圖時,驚訝的幾乎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