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困紀靈,圍點打援(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關“扼秦楚之交,據山川之險。道南陽而東方動,入藍田而關右危。”
其重要地位就是如此直接顯白,為兵家所必爭。
關中佔據武關,則南陽、荊襄不穩。
荊襄佔據武關,則八百里秦川,可長驅直入。
袁術、孫堅當初忙於爭奪南陽、豫州,無暇顧及武關。
而關中長安被張瑞佔據,武關守軍並沒有選擇頑抗,在被趙雲三千鐵甲圍困後,孤軍一支的守軍很果決的選擇了了投降。
所以當高順率領大軍抵達武關時,武關依舊是往日裡沉默雄偉模樣,沒有一絲戰爭硝煙氣息。
袁術雖然狂妄,囂張跋扈的踩著徵西將軍府顏面踐踏。
但他手下的將領頭腦還十分清晰,在紮營、防禦方面,保持了絕對的理智。
沒有將數萬大軍全部圍在武關前,不然一旦遭遇關西鐵騎突擊,數萬人將盡皆覆滅於此。
圍困武關的是袁術麾下悍將紀靈,領兵五千於武關前試圖設立鹿角、溝塹。
從八月以來,武關守軍與紀靈所部無日不戰,屍骸堆滿溝塹。以黃忠之驍勇,徵西大軍之剽悍,紀靈所部雖然數次設伏卻也並未佔到太大便宜。
而南陽軍主將張勳則統帥主力駐紮在後方的南鄉縣。
南鄉縣就在丹水與均水的交匯處,境內水網密集。很顯然,選擇此處做為駐紮地,就是為了限制關西鐵騎的縱橫馳騁。
徵西將軍府每逢大戰,動輒出動上萬鐵騎,這種巨大的騎兵優勢,導致任何對手都不得不謹慎應對,稍有不慎,這上萬鐵騎就能抓住戰機,一舉鎖定勝勢。
畢竟不是每個諸侯手下都有麴義這種擅長應付騎兵的悍將。徵西將軍府的騎兵主將也不會冒然用上萬鐵騎去衝擊步兵堂堂之陣。
而只要騎兵不盲目自大的衝擊步兵方陣,擁有騎兵優勢的一方實在是具有太大的戰略優勢。
為了剋制徵西將軍府的騎兵優勢,張勳又派了副將橋蕤領兵一萬駐紮在均水旁的析縣。
如此佈局將藉助丹水與均水交叉的三角地帶,實現困阻徵西大軍于丹水、均水之間的戰略目的。
一旦徵西將軍府的上萬鐵騎突破封鎖,在南陽境內縱橫馳騁,那南陽數萬大軍就只能疲於圍堵,很快便會陷入被動,最終被鐵騎盡皆碾為塵埃。
南陽之富庶,有人口兩百餘萬,冠絕天下,這種情況下鐵騎連補給都不需要帶,只要就地劫掠便已足夠支撐鐵騎征戰數十日。
張勳能看到的戰略佈局,徵西將軍府無數謀臣名將自然也分析的淋漓盡致。
可有時候能看清局勢,不代表就能解決困境。
上萬騎兵的優勢實在太大,大到紀靈連求救的信使都派不出去,就堂而皇之的被圍困在了武關之下。
高順的戰法依舊是那麼簡單直接,簡單到敵人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卻依舊毫無還手之力。
徵西將軍府的戰鬥風格就是這樣堂堂正正,比拼的便是兵精與糧足。
紀靈大軍被困在武關下,一困便是半個多月。
三萬大軍,半個月耗糧不過三萬石,這點損耗對長安府庫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