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精兵悍將南征,猛將如雨(第1/2頁)
章節報錯
民部的提議除了能開疆拓土,增加戶籍。
北疆的安穩,互市亦將步入正軌,將會收購到大量的戰馬、耕牛、羊毛、皮革。
戰馬可以充實牧場,耕牛可以改善農耕,皮革可以製作甲冑,羊毛有利於紡織業發展,這些全將轉化為民部的政績。
所以民部官員對北疆戰事熱情高漲,恨不得立即越過軍政界限,指揮徵西將軍府的五位中郎將帶兵北上。
但內閣還是傾向於保守,審配說道:“如今尚未聯絡匈奴右賢王去卑、鮮卑大人步度根,及烏桓各部,我軍貿然與幽州鮮卑開戰,並不穩妥。”
司馬芝不欲與審配爭辯,轉而看向兵部中郎王凌,問道:“若欲平定北疆,兵部能出將士人數多少?”
兵部具有調兵權,徵西將軍府的五位中郎將則具有統兵權。
因而司馬芝詢問的物件正確無比,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徵西將軍府的中郎將們,顯然作為指揮層的諸將給不出答案。
作為五軍都督府的前身,這五位中郎將主要職責是,規劃行軍、作戰方案。至於能抽調多少士卒參戰,只有兵部那裡才有具體數字。
如今徵西將軍府大軍分散的太過凌亂,周邊戰事又太多,即便王凌亦得認真盤算一會兒,方才答道:“能出徒卒兩萬,鐵騎一萬。”
司馬芝立即看向高順、徐榮等將,問道:“諸位將軍,我徵西鐵軍三萬,以逸待勞,伏擊幽州鮮卑,足以獲勝否?”
雖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何一位將軍也不敢肯定自己便一定能必勝。
但當一方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就會將勝率極大得提高。如今徵西將軍府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派遣三萬大軍在平城嚴陣以待,與鮮卑一戰勝率極高。
因而幾位中郎將商量片刻,由高順起身回答道:“若幕府決定全力北上,諸將士必浴血沙場、馬革裹屍,誓必破鮮卑於長城腳下。”
決定徵西將軍府前進方向的便是眼前這寥寥十餘人,因而廷議當中可以暢所欲言。
民部中郎司馬芝雖然已順利將北疆戰事的全部流程走完,審配還是不急不躁,說道:“然南陽之事當如何解決?”
“因為鑄幣收割天下財富之緣故,後將軍袁術與我等徹底決裂,派遣數萬大軍封鎖武關與丹水,以阻止南陽財富流向關中。荊州走丹水的貿易航線亦被切斷,若我等視若無睹,天下諸侯將無不以此為樣,設立管卡,阻斷財貨外流,徵收鉅額稅賦,使經商無利可圖。”
張瑞側目關注。關稅過高無疑會極大削弱徵西將軍府鑄幣權的優勢。商隊賺取不到利潤,商業活動便會逐漸斷絕。這也是後世為什麼工業強國總是強行要求別國降低關稅的原因。
而像袁術這樣直接圍困武關,那更已經是踩在徵西將軍府臉上踐踏了。
袁術自起兵至今,還未遭受過任何挫折,其部將孫堅一路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甚至佔領豫州大片郡國。
可以說袁術此時風頭正是如日中天,其心態已經有些飄飄然,睥睨天下英雄。
張瑞當初不屑得對荊州使節治中從事鄧羲斷言,可大大方方往來,便不信袁公路敢攔徵西將軍府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