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皇權不下鄉?豪強可以洗洗睡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蔡琰稍微聊了一會兒科考事宜,張瑞驀然想起蔡琰在文教一事上一直非常上心,意圖做出一番事業。
便問道:“卿之前有宏願,意圖建女立子教習學院,如今籌劃進度如何?”
談及自己的事業,蔡琰美眸中有亮光閃過,回道:“自予全權負責一項政務,方知其中之錯綜複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女子身份不便,又牽掛甚多,實在難以遠離父兄異地求學三年。而若就近在各縣設定學院,又靡費巨大”
“是故予思慮先在各州州治設立女子教習學院,分別為長安女子教習學院與太原女子教習學院,吸納各州郡願意進學之女子。先養成女子進學之風,為天下女子之榜樣,再推而廣之。”
先設點試驗,設立榜樣,再推而廣之,條理倒是十分清晰。
張瑞問道:“此乃卿一人所想?”
蔡琰輕輕搖頭,說道:“乃是元嘆師兄提議,審閣輔完善。”
顧雍和審配?
這兩人一個是東吳丞相,一個是河北治中別駕,並總幕府。
都是總督一方政務的頂級內政賢才,有其出謀劃策,難怪方案如此穩健清晰。
張瑞乃問道:“如何確保女子教習能被學社所聘用?”
蔡琰回道:“審閣輔建議規範教習執教資格,設教習考試。類似於科考過縣試取得茂才身份方可任職,教習透過考試取得侍講身份,方可任職學院教習。”
張瑞皺了皺眉頭。徵西將軍府治下教習本就供不應求。若嚴格規範教習資格,恐怕有些學社裡便連一個能勉強教百姓讀書識字的先生都沒有了。
教育不平衡這方面,哪怕後世也無法完全避免。在這個時代,這方面問題更加嚴重。
徵西將軍府治下,有些豪強所設學社,富麗堂皇,風景秀麗,豪族子弟跟宗族鄉黨在裡面習文尚武,聘請了十幾名資深教習,每人負責講授一門課程,有《孝經》教習,有《數算》教習,有《梳律》教習。在演武方面,更是聘請了殘疾、退伍的府兵,專門教導行伍佇列、軍事經驗。
對這種情況,張瑞不鼓勵但也並未壓制。因為這顯著提高了教習的社會地位、薪資待遇,又使殘疾老兵有了養家餬口的工作。在許多方面,也算是造福於民,推動了張瑞十分關切的教育發展。事態發展都是有利有弊,總體而言這種形勢還算是利大於弊。
除了這種奢華的豪強學社,徵西將軍府治下的大部分學社都相差不大,得益於太原、河東、長安強大的工商業,基本普及了紙、筆。
但在某些偏遠鄉村卻也依舊存在著以沙盤當紙,用蘆葦稈代筆的落後學社,勉強有一名粗識文字的教習教書育人。一旦規範教習執教資格,這種學社受到的影響最大。
於是張瑞慎重的問道:“若按審配之言,嚴格規範教習資格,教習數量豈不是更不足為用?如此恐怕有損教育普及。”
蔡琰淡然一笑,在書架上取下一份資料檔案,遞給張瑞,說道:“良人應該看一番這份冊文具體詳情。”
張瑞開啟看了一眼,裡面記錄了大量密密麻麻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