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皇權不下鄉?豪強可以洗洗睡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徵西將軍府治下的政務太多,許多資料檔案基層官員造冊回執以後,張瑞完全不會去看。
便比如此次科考各縣的報考人數,官員皆有詳細造冊,上報長安。張瑞完全沒有閒心去看看各縣具體的報考人數。
這些資料一般都是由楊修、闞澤這些從事記錄在心,以供張瑞諮詢。
蔡琰天天為張瑞誦讀各種冊文,經常答疑解惑,所以也會經常翻閱各種資料,熟記於心。
必須要承認,人的記憶力是有差距的。張瑞看過一遍的資料轉眼便忘,而像蔡琰、楊修、闞澤這種天才,卻皆過目一遍就能將各種資料記憶的絲毫不差。
闞澤為人抄一本書,抄完就熟背於心了。蔡琰歷史上流離塗炭十幾年,卻依舊能默寫十幾年前看過的珍貴藏書四百餘冊,沒有絲毫差錯。
所以張瑞看了片刻便合上檔案,扔到了桌案上,對蔡琰說道:“挑重點為某講講。”
蔡琰乃回道:“今歲科考男子近十萬人,據各縣提學官統計,能識文斷字之女子亦有兩萬三千六百餘人。”
女子識字率只有百分之一,這個數字看起來十分不起眼,但這份數字背後所在展現內容卻足以震驚整個時代。
大漢之所以強大,國恆以弱滅,而獨漢以強亡,就是因為大漢能詳細的統計到治下大部分的百姓數目,徵到足夠的賦稅,募到充足兵員。
這一點乍看平平無奇,卻是後世許多朝代望而興嘆的強悍存在。
尤其大明朝,從隆慶元年到天啟七年的六十餘年中,居然只有三個年份的戶、口數字略有差異。除此之外半個多世紀裡,大明王朝的人口數字竟然幾乎沒有變化!《明實錄》中的5900餘萬人,一用就是半個多世紀。但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為明朝人口應該突破一億。滿清二十萬人,擊敗了上億人口的大明,引得後世無數人扼腕嘆息。
別說半個世紀,就算隔了一年,民部中郎敢告訴張瑞去年一整年,徵西將軍府治下戶籍沒有任何變化。張瑞就能親自監督錦衣衛將其法辦,以儆效尤。
在張瑞剛睡服蔡琰的時候,談論女子教習時,張瑞給出的數字還是兩千餘人,這是指從學社結業的女子。
但到了如今,這個數字漲到了兩萬三千。除了今年版圖急劇擴大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官員的組織力與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發揮。
提學官平日裡並不是一直高坐大堂,喝茶品酒,而是切實詳細的走訪各個學社,挨家挨戶檢查稚子入學與父母識字情況。
這才有了這精準的數字,兩萬三千六百餘人。統計到了民間每一個識文斷字的女子。
這數字代表著官府極為強大的組織能力與管控能力。皇權不下鄉,在徵西將軍府這裡就是個笑話。
科考的出現,除了選拔出了無數學識出眾的進士外,也為郡縣篩選了一大批胥吏。
類似科學院附近草市尉一樣的基層胥吏,全出自科考。豪強想透過胥吏把持鄉里,那隻能是白日做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