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思立大學,竟聞司馬德操(第2/2頁)
章節報錯
究其根本無非兩點,其一生源質量差,各種官員後代可以蔭功入學,富商可以透過納銀入讀。其二學子結業可以直接出仕,卻又不能出任高位,受科舉出身的官員歧視。
張瑞不反對國家學府學員直接出仕,畢竟是匯聚了舉國的精英才俊。但厭惡毫無緣由的就封官就任。
況且也不一定每個人都願意出仕,適合出仕。
張瑞乃說道:“不同於太學,孤所立學院,其迴歸教育初心,只負責教書育人。學員需飽讀詩書才可考入其中。精研四年,有所建樹,方可結業,授予博士之位。若有意出仕者,可直接參與科考州試。能過科考則授予高位,若不能過,則徹查其師長,是否腐敗。”
“且學院之中,不僅設五經博士,更設其他學派博士,兵家、法家、農家、墨家及孤最重視之數算,無一例外。學員需涉獵其中多數,精通數門。具體名數由祭酒、博士自行核算。”
這種形式其實已經比較像後世的國家頂級大學,張瑞對教育一向十分關注,便說道:“事關長安學院,孤將親自選址建設學院,擔任山長,設立典章。爾可替孤搜尋幾位大儒,與孤齊辦學院。”
楊修拱手應諾,說道:“主公所思博學多識之大儒,正是某欲談及之人。乃是避難關中之名士其二,與宋忠並列。”
“哦?是何人?”
“乃潁川名士人,司馬德操。”
“司馬德操?”
談及司馬德操,即便恃才傲物的楊修亦面露尊崇之色,說道:“司馬公名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其人德行清雅,學究天人,能知人論世,可鑑才引賢,得世人之敬重。其博學之廣令人驚歎,非但通諸經史,又專精於左氏春秋,更兼知奇門、兵法。”
潁川陽翟人,出名的並非只有郭嘉。
這位司馬徽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尤其以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而廣為人知。
整個潁川在董卓暴虐下化為一片焦土,司馬徽避難於他州並不讓人意外。
只是這位大儒竟然避難於自己治下,而未去荊州,著實令張瑞頗感驚訝。
立即關切的問道:“司馬公如今在做何事?”
“司馬公如今居於華陰縣,太華山下,畜牧墾殖,種桑養蠶。”
“做何事?”張瑞驚訝的張大了嘴巴,問道:“畜牧墾殖,種桑養蠶?”
這位名士未免也太接地氣了。作為一位享譽天下的大儒,你不去著書立傳也就罷了,至少教書育人吧?怎麼搞起農業生產這類事情了?
楊修鄭重點頭,說道:“的確如此,司馬公之所以未去荊州,便是因為主公治下桑樹成林,養桑便利。”
這……
張瑞分析過能吸引這位名士的原因,首先是己治下平寧,乃是避難桃園。其次是因為自己治下重視文教,廣辦學院,文風昌盛。
但怎麼也沒想到,最終壓倒荊州,吸引到司馬徽的竟然是文教之外的重視農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