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真乃吾之賢內助也!”張瑞笑容滿面的讚歎道

看著張瑞笑容洋溢的臉龐,蔡琰會心一笑,在莊園裡閒庭漫步,盯著張瑞的背影,輕聲說道:“卻是將全部心血皆賦予良人身上矣。”

張瑞轉身將蔡琰橫抱而起,走向房間,說道:“為夫無以為報,只能將一身精華皆回贈與夫人!”

燭影搖晃,盡情發洩一回,張瑞只感覺神清氣爽,周身輕鬆。

清晨竟然愜意的起了個大早,旭日東昇,天晴萬里。

張瑞便請楊修一同享用早餐,準備將剩下幾位賢才今日一併接見了。

用餐期間,張瑞與楊修閒聊,問道:“如今亂象顯著。聞君有高才,依君之見,何以致太平,興盛世?”

關於如何結束亂相,停止兵戈,使世間恢復太平,顯然是這個時代所有有志之士皆曾夙夜思慮過的問題。

楊修亦然,回道:“當今天下之亂,首在董賊。若董賊驟去,復漢室權威,則天下可速定。”

張瑞喝了一口濃湯,思慮了片刻,問道:“然地方諸侯已成,漢室還有何威儀?”

這世間事哪有那麼簡單,殺了董卓就能恢復漢室威儀?張瑞是不太認可,感覺大漢已是沉痾積弊,不破不立,只有在一次次征戰中確立新的權威,建邦立國,才能結束亂世。

楊修解釋道:“漢室誠然威嚴掃地,然若一方諸侯率雄兵十萬進入洛陽,則權威驟立。既有雄兵之威,又有朝廷之權。天下諸侯莫能當之。”

張瑞凝眉思考,若如楊修所言。

其實並非樹漢室權威,而是樹權臣權威。這番想法倒是與荀彧不謀而合。

有十萬大軍為威懾,等於是權臣恢復了中央對地方的威懾力。天下可以輕視皇帝,卻不能輕視為朝廷政令背書的這十萬大軍。

張瑞不由的放下碗筷,問道:“若按君所言,諸侯提兵進入京都,足以穩定朝政?萬一不順,豈非復一董卓?恐激起天下群雄聯合討伐。”

張瑞其實比較傾向於穩紮穩打,最不願面對的便是關東諸侯聯合討伐。關西兵精將猛,獨對任何諸侯都有勝算。但若要面對袁紹、袁術、曹操、孫堅、劉表等關西諸侯的聯合討伐,就會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

楊修答道:“世間事,風險本便與利益息息相關,豈有完全之策?”

張瑞還待再言,蔡琰遞上一枚剝乾淨的雞子,放至張瑞碗中,說道:“良人,朝食期間不談政事,身體方為根本。”

甄宓在一旁忽閃著明亮的雙眸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極為認同。

張瑞乃莞爾一笑,對楊修說道:“且先安享朝食,稍後我等再詳談。”

如今治下無事,張瑞可以從容悠閒的享受早餐,細嚼慢嚥直到陽光明媚,才放下碗筷,走到院中,舒展了一會兒身體,對身後隨侍的楊修問道:“王越之事,進境如何?”

楊修神思敏捷,立即回道:“傳聞後將軍袁術對主公交好荊州頗有微辭。於武關外數里處派軍設立鹿角關卡,嚴查百姓流入關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