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牧民族的生產力水平,雲中郡就只能供養數萬胡人。

雙方聯盟,誰死誰活?每多活一萬匈奴人,就要有一萬鮮卑人去死。

步度根敢同匈奴聯合,鮮卑人就敢叛亂,換上一位能帶領部族驅逐匈奴的鮮卑大人。

而去卑連匈奴同族同胞都不能聯盟共處,卻能與鮮卑休慼與共?即便他本人相信,鮮卑人亦不會認可。

至於俘獲的十萬五千名俘虜,用不著張瑞思慮擔憂,有前例可循。

此前有太多小部落曾經投靠太原、河東,如何處置,府中文官已輕車熟路。

全部編戶齊民,勸課農桑。

十萬名匈奴人,按一戶四口,亦不過兩萬餘戶。

平分到上百個縣當中,每縣才兩百餘戶。甚至一村當中不會超過十戶。

只是戶曹官員最近一段時間會比較繁忙,在這亂世誰又能得清閒?

招徠百姓、屯田開荒、興修城池,招兵買馬,有志稱霸的諸侯,皆是夙興夜寐。

“此外,還有一件喜事。西河郡匈奴被大軍肅清,在西河境內清點出倖存漢民七千五百餘人,及匈奴部族中漢民奴隸一萬兩千四百餘人。”

張瑞眼睛一亮,在這個時代能找到倖存的諸夏苗裔,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足以壯大諸夏實力,恢復生產,甚至組建軍隊。

兩萬餘諸夏族人,在曹操、劉備手下能徵兵兩千人。即便張瑞比較寬恤百姓,亦足以徵募六百餘士卒。

張瑞吩咐道:“從河東運送糧草前往西河,賑濟百姓,務必避免百姓缺糧窘困。此外大軍繳獲如何?”

說到這裡,賈詡臉上笑容洋溢,說道:“大軍共俘獲戰馬一萬七千餘匹,馬駒三千二百餘,種馬一千一百餘匹。軍中再不缺戰馬矣!”

“此外有牛三萬四千餘頭,羊一百一十三萬餘隻。”

張瑞亦面露笑容,南匈奴多年的積累,如今盡歸自己所有了!

只是兩萬餘戰馬,對糧食、草料消耗極大,亦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戰馬除了吃草料,還是要喂穀物、雜糧的。像大豆、燕麥、粟米之類,人吃的食物,也是成鬥成斗的倒給戰馬吃。《馬說》裡面記載戰馬一食或進粟一石。

這也是為什麼小勢力完全養不起戰馬的重要原因。

戰馬進粟一石,是指戰時,沒有其他物資可以供應,所以大量傾倒糧食給戰馬食用。

在成熟的牧場中,一般是將乾草、燕麥與大豆混合起來,餵給戰馬。

思慮了片刻,張瑞吩咐道:“解救之漢民曾久居匈奴,必然擅長牧馬,擇其中技藝優良者充入牧場,照顧戰馬、牛羊。將牛分批交付金曹,令彼輩於官市售與百姓。”

曾經張瑞繳獲了一批羊,多達數千只,只是當年缺糧嚴重,不得不將其宰殺,以渡難關。

這次繳獲的百萬只羔羊,張瑞卻無論如何亦不肯再大肆屠宰,殺雞取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