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繳獲無數,喜得漢民(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捷兩個字,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那麼振奮人心。
大概沒有哪個主君會對大捷無動於衷。
張瑞乃放下畫筆,面露笑容,問道:“是何大捷?”
賈詡遞上高順送來的捷報,為張瑞解釋道:“西河郡,我軍大獲全勝。諸位中郎將前後只用不足十日便將各路大軍開赴至美稷王庭。”
“王庭前一戰,三軍將士飈勇紛紜,電擊雷震,殄滅群醜,肅清沙漠,意氣崢嶸,功名燻灼。”
“一戰盡戮匈奴主力,斬名王及以下貴族十三人,俘獲胡虜十萬五千餘人。另有左賢王及投降部族共計五萬四千餘人。討逆中郎將張遼正率領鐵騎肅清大河以西,至少亦能俘獲萬餘人。合計得匈奴部族十七萬人。”
張瑞滿意得點頭,西河郡全境南匈奴族人大概為二十餘萬。如今驟降至十七萬人,即一戰死傷五萬上下,可謂四去其一。
這還是因為匈奴投降得比較快,只在美稷王庭附近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交戰。
若是左賢王不曾倒戈,雙方在西河境內焦灼激烈,二十餘萬匈奴人,至少要死掉十餘萬,二去其一。
成功清理了美稷王庭,張瑞再看去卑,眼中就只剩下了厭惡。
就是因為這傢伙,導致匈奴人避免了近半的傷亡。若是他的部族盡皆覆滅。
俘獲十餘萬,就比較符合張瑞的預期了。
於是張瑞面露肅殺之色,吩咐道:“令至屍逐侯單于繼續冊封去卑為左賢王。令左賢王遷族人於雲中郡!”
左賢王並不世襲,恰恰相反,每一位新單于繼任都會冊封自己族中有資格繼承單于之位族人擔任左賢王。被新封的左賢王一般為單于之子,其次為單于之弟。
除左賢王外,左谷蠡王、右賢王、右谷蠡王亦有資格繼承單于之位,被成為匈奴“四角”。
張瑞既然當初答應了去卑會保住其左賢王之位,便不會輕易食言。更不會偷襲友軍,強行將其編戶齊民。
對那些帶兵共擊美稷王庭的匈奴部落,五萬四千餘人。張瑞打算繼續發揮其餘熱,為徵西將軍府奮戰至死。
於是彼輩盡遷於雲中郡,去與鮮卑人爭奪牧場去吧。
雲中郡是鮮卑大人步度根的固有勢力範圍,匈奴人橫插一腳,必然會導致雙方兵戈相向。
草原民族自古以來爆發戰爭,九成以上都是因為爭奪牧場。
無論雙方誰勝誰負,誰死誰活,對諸夏而言都是一件利好之事。
最好雙方打的精疲力竭,同歸於盡,諸夏苗裔可以過去輕鬆接管土地。
而且步度根一旦與匈奴爆發戰事,張瑞就有機會挑起與步度根的爭端、糾紛。
雲中郡為幷州所屬郡縣,匈奴更是奉幷州牧本人政令,遷往雲中休養生息。你步度根怎敢擅自攻擊匈奴,難道欲對抗幷州?
實在是鮮卑雄主檀石槐死後,鮮卑分裂,勢力衰弱嚴重。
曾經歲入寇大漢三十餘次的草原霸主,如今衰弱到已經連漢室一州之地的雄兵都無法對抗了。
至於雙方是否會聯盟。
張瑞毫不擔心。
任何時候,生產力都是矛盾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