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決裂袁紹(第2/2頁)
章節報錯
誰不曾想過此等順心暢意之事?
一生不用為任何庸俗之事分心。家中妻妾成群,錦衣玉食,終生不用考慮貪汙、節用之事。朝中深得信賴,官運亨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每日只需順從本心,思考救世濟民之策。
一謀一劃,便能活命無數。一言一行,皆能影響天下。
先賢講君子立於世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士人所求不過是一個一展自己心中抱負的舞臺。
荀諶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拒絕這種禮聘,但確認這世間絕大多數計程車子無法抗拒這種機會。
哪怕禮聘之諸侯出身低賤,十惡不赦,謀朝篡逆,無數士子亦心甘情願陪其一路堅持到底。
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也不怨主公,只恨自己才疏學淺,不能助主公成就偉業。
數百名黑袍玄甲的鐵騎護衛著長長的車隊與後方徒步跟隨的童僕一路越過渭橋,離長安而去。
審配負手站於張瑞身後,問道:“主公治政以來,似尚未有人禮遇能過荀文若者。”
張瑞一笑,對審配說道:“荀文若之於幷州幕府,便如君於徵西將軍府之重。”
“此誠重矣。”審配讚歎道。雖然與主公於庶民性命之事上略有分歧。但審配從來不曾怨恨過自己不得重用。相反,在幕府當中,一直是位高權重,總督將軍府政務。
因為軍政分離,審配亦從來未插手過河東太守府的內政。所以對荀彧所受禮遇,審配只是讚歎,並不嫉妒。
若真是一位王佐之才,總督幷州政務,對徵西將軍府亦同樣有所裨益。審配、裴潛等人對荀彧頗有幾分期待。
閒聊了幾句荀彧,張瑞便將目光收回眼前,問道:“河南災民情況如何?”
裴潛立即答道:“函谷關已可正常通行。每日出關百姓少則數千,多則上萬。官府、豪族皆已於澠池附近設定救濟之所。甚至有膽大者,已將賑濟放粥之地,設於新安縣境內。”
函谷關就在新安縣境內,那幾乎是流民出了函谷關便能得到食物。
張瑞詫異,問道:“粥香飄揚,函谷關守軍能忍住劫掠、殺戮之心?”
說到這裡,賈詡面露微笑,說道:“日前有函谷關守軍曾劫掠數百石糧食,剋制兇性,只殺兩名護衛,砍傷十數人。次日函谷關守將段煨送回三十三枚犯事士卒首級,與黃金、銀餅數百斤。”
白銀在漢朝亦是貴重貨幣,只是民間不廣泛流通,只作大額貿易時才會出現,更多還是裝飾、儲藏之用。最典型的就是銀印青綬。
段煨不惜贈送黃金、白銀數百斤,亦不肯歸還區區數百石糧食。看來真的是人肉吃到發寒犯怵了。
賈詡繼續說道:“有此震懾在前,函谷關守軍再不敢越雷池半步。豪族便安心在新安縣設定粥篷,收納百姓。”
“彼輩怎如此熱心?”張瑞好奇的問道。
“怎能不熱心?”裴潛笑著對張瑞介紹道:“豪族喜悅至極,甚至將此舉別稱為淘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