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建長安男人浪漫無過於此(第2/2頁)
章節報錯
賈逵拿出長安規劃圖,為張瑞逐一指著眾多河流說道:“主公,將作監欲開鑿、龍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黃渠和漕渠,五條主幹渠道,自城東、城西將湍急河水引入城中。”
“入城之後,再細分支渠,流經各處。無論園林、湖泊還是兩市一百零八坊,皆可見水流踹急之水渠。活水不腐,足以保證長安水源清澈。”
“此外,水渠眾多,總有匯聚之處,長安城內多設湖泊,設有曲江池、太液池,瑤池、興慶池、凝碧池、廣運潭、魚藻宮等池陂十餘處。”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這麼龐大的工程,難道將作監打算一口氣將鷹揚將軍府府庫耗光?
雖然長安建設中,官府只負責城牆、街道與供水等基礎設施。但按將作監如今的規劃來看,這也遠遠超出了一方諸侯的承受能力。
五條主渠,數百條支渠,又挖掘十餘處池塘,要耗費多少民力、物力?
楊廣有大隋國庫支撐,可以興十萬徭役建城,張瑞卻沒這資本。府庫中的物資還要留下來賑濟百姓,存活災民。
賈逵沒有發現張瑞驚詫,繼續說道:“除水渠、池陂外,長安城內還遍佈水井。各坊之內與府庫、官衙周圍皆設水井,既為百姓飲用,亦為街亭滅火之用。”
“關於排水,採取地池與明渠相結合之法。《三輔黃圖》記載,高祖皇帝於長安城下設池周繞,廣三丈,深二丈。將作監已詳細勘察,仍足為用,只需繼續挖掘擴大即可。健全之後,廢水走暗池,雨水經明渠,皆排出城外匯入七河。”
張瑞再也忍不住,連忙出聲打斷。
將作監都已經規劃到將長安存在數百年的地下排水系統繼續擴大了!
凡事涉及到地下的工程,哪個不是靡費巨大?這是鷹揚將軍府能夠負擔的工程嗎?
規劃宏遠是好事,可如果變成好高騖遠,那就遺禍無窮了。
“且住!將作監眾臣皆孤麾下最精明能幹之臣,怎會規劃如此不切實際之案?若按將作監規劃如數施行,需徵徭役多少萬?靡耗錢糧幾重?怕是搬空民部府庫亦不足為用。豈不使民怨沸騰,叛亂四起?”
雖說張瑞並不畏懼百姓叛亂。歷史上董卓修建長安,手段比張瑞殘暴無數倍,軍紀敗壞的西涼軍尚且能壓制百姓叛亂。鷹揚大軍紀律嚴明,甲具精良,三萬大軍駐紮在長安附近。縱然有三十萬暴民如同青州黃巾一樣揭竿而起,亦能旬日之間平定。
公孫瓚帶了兩萬步騎,就殺得上百萬青州黃巾軍死傷、被俘十餘萬,三萬精銳鷹揚大軍的戰績恐怕還會更加驚豔。
可再驚豔的戰績亦並不榮光,張瑞寧願這種戰事永遠不要發生在自己治下。
賈逵笑著解釋道:“主公,將作監諸僚正是考慮到穩定百姓、杜絕叛亂、節約府庫,方才如此規劃。”
這話要不是出自魏晉八君子之一的賈逵之口,張瑞恐怕早已將其認定為詭辯了。
只是便如張瑞所言,整個長安將作監,匯聚了鷹揚將軍麾下最才華橫溢的一批能臣幹吏、精工巧匠,從裴輯、袁渙、賈逵到張範、楊俊、司馬芝,再甚至司馬芝、孫資等等,無一不是青史留名的當世能臣。
其中袁渙、賈逵、司馬芝更是在《三國志》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載,與張瑞麾下最受器重的內政賢臣國淵難分伯仲。
說這些人不懂量入為出,審時度勢,一味好高騖遠,張瑞是堅決不信的。
所以賈逵之言,或許內有深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