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目光平靜的望著賈逵,等待這位賢臣給自己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賈逵信心十足,從容不迫的說道:“主公,在將作監規劃長安佈局之前,曾向審長史請求進入府庫瞭解府庫物資充裕程度,以確定長安城規模。”

審配點了點頭,為其作證,說道:“彼時主公引兵前往華陰,某便代為批覆,允其審勢而行,量財規劃。”

“繼續講。”

“將作監諸君僅檢視一日,便已達成一致,若徵募徭役,府庫內區區百餘萬石糧食,完全杯水車薪,若以此為根本,長安城怕是連城牆尚無力構建。”

張瑞面露微笑,正符合自己心意。

他們一群能吏瞧不上這區區百餘萬石糧食。卻不知自己更是捨不得動用這批救命之糧。

“然,爾輩不徵募徭役,欲如何興建長安?”

“主公可知府庫內儲存最多物資為何物?”

“何物?”

“銅幣!堆積滿倉,數以億計。皆由官府鑄造,是故產量充沛。”

賈逵重重揮手,說道:“天下並非無糧,只是多藏於豪強、富商私倉之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彼輩求財,而官府需糧成事。便可因勢利導。”

張瑞頗為期待。

何謂之“需糧成事”?

一群能臣幹吏,沒人會提出用錢買豪族之糧的膚淺提議。

豪強肯賣,早就傾售市場了。若是不肯,除非派兵上門強買強賣,否則怎麼提議都沒用。

賈逵解釋道:“長安將作監規劃興建長安,需用府庫之金錢,豪強之存糧。輔以主公所設招標承包制度。”

“官府將通渠、池陂、城牆等設施分段承包。獎以金錢。必有豪族為利而來,主動竟取。”

張瑞瞬間思路清晰。

豪強求財,必然會承包官府工程。官府支付一筆前期款項後,便將所有事宜交付給了豪強大族。

而豪強欲完成競標所得部分工程,卻要擔負一切流程,從徵募工匠、青壯,到組織施行,到提供餉飯、薪資,一應俱全。

官府僅支付了一筆前期費用,便使豪強擔負起大量責任,成功調動了豪族私倉內的糧食,供養了大量修建長安的青壯。

若這些青壯皆是徭役,則需官府提供餉飯。府庫內的百餘萬石糧食完全不足為用。

而如今官府分段承包工程,則順利完成了由供糧至供錢的支付轉變。

糧草需要數以百萬計的農民辛苦勞作整整一年,才能見到收穫。豪強世族經過多年積累,府庫遠比只積攢了兩年的張瑞更加充實。

張瑞的優勢則在於掌控了官府,手握鑄幣權。只要工坊開動,貨幣源源不斷。

透過鑄幣,官府掌握有大量錢財,對普通百姓影響不大,但對這些豪強大族卻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沒有豪族會嫌棄府庫中金錢太多。如今官府提供真金白銀,有利可圖,豪族們必然會踴躍爭取。

依此而見,這些豪族也並非一直都是政權蛀蟲,社稷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