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算賦稅議修鄭國渠(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在張瑞這裡卻依舊是杯水車薪。
要救濟上百萬受災百姓、要養活數十萬活命流民,至少需要將這個數字連翻數倍。
審配勸慰道:“旱災一至,赤地千里,能有此收成已經殊為不易,其他諸侯即便未受災情,亦徵收不到兩百萬賦稅。”
雖然如此,張瑞還是心有不甘,問道:“若欲增加糧食產量,正南可有何策?”
審配想了想,說道:“最佳之選莫過於修繕鄭國渠。費力少,而產糧多,官府稅率亦高。”
的確如此,鄭國渠每多澆灌一畝良田,官府能徵收到得賦稅便足抵其他田地十畝。
“召賈逵前來議事。”
賈逵如今就在長安,聽聞召喚,很快便趕至府內,詢問道:“主公有何吩咐?”
對這位賈侯渠,張瑞抱以厚望,坦誠將機要之事相告,說道:“如今關西大旱,良田乾枯,正是百姓苦難之際。需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以解生民倒懸之苦。孤欲疏通鄭國渠,擴大灌溉面積,君有何提議?”
賈逵面露喜色,說道:“主公,此時正是興修水利之時。適逢大旱,水位下降,能省諸多氣力。正適合設定分渠引流,趁機疏通堵塞。”
“若欲令君全權負責此事,君需多少錢財,多少徭役?能灌溉良田幾許?”
賈逵認真思慮了許久,說道:“某隻需十萬石糧食,一萬徭役。”
聞言,堂內眾人皆是不可置信。審配問道:“主公欲大力整修鄭國渠,務求廣溉良田,以解今歲旱災睏乏。何故只用徭役萬人?豈不耽誤大事?”
賈逵從容拱手,對張瑞解釋道:“主公,某並非只著眼修繕其中一段。正是以欲大片整治,是故才不多求徭役。”
“鄭國渠之利,關中皆知,一經灌溉,便可使畝產連番數倍,達六七石之多。”
“百姓無不期望自家良田能得鄭國渠之灌溉。官府只需發下告示,百姓將踴躍支援。”
“修繕鄭國渠非一年可成,何處先,何處後?又面臨今年旱災,先通渠道者,能活命無數。後通渠道者,恐賣兒鬻女。”
“此不宜官府出面決斷,宜由百姓自決。”
聞言,張瑞覺得頗有道理,便問道:“百姓如何自決之?”
“官府當下發告示,告知百姓將疏通鄭國渠,鼓勵百姓自發踴躍相助。論各縣、裡、亭百姓參與助工人數定通水之先後。長安、霸陵、新豐、鄭縣、華陰五縣人口近五萬戶人家,如此輕鬆可得百姓四萬餘人助力。皆自備器具、糧食自發踴躍而來。”
“關中諸將贈送有三千餘壯丁,又徵募有一萬徭役,合四萬百姓,共計五萬五千餘人,足以疏通數十里,灌溉良田數十萬畝。且其中四萬餘人只需提供一頓餉飯即可。能省糧十餘萬石,為長安所用。”
“長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