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董卓迷惑(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次次如此。
只要董卓一召集丞相府幕僚開會,意見必然會截然相反。
而且聽起來都極有道理。
就像眼前這一幕,董卓也已經分不清到底要不要管控全城,只得大吼一聲:“今日且不議洛陽之事!都談談,關東叛亂,吾等該如何應對?”
中郎將段煨說道:“叛軍草聚成軍,除了鷹揚將軍所部,戰力皆不足一提。洛陽城中禁軍、西涼軍十餘萬,只要以重賞激勵,旬月間即可掃蕩豫州。而後集合全軍精銳,全力與鷹揚將軍決一死戰,則勝負可定。”
董卓頗為認同。以西涼軍之悍勇加上禁軍之精銳,掃蕩關東烏合之眾想必是輕而易舉。
歷史上,董卓在遷京之後也是如此規劃的,事實證明草草成軍的關東聯軍,在西涼鐵騎面前的確不堪一擊。
天下最繁華的豫州,人口兩百餘萬的潁川、汝南等西部郡縣被西涼鐵騎屠戮殆盡,史記所過無所遺漏。
有先見之明的荀彧早早帶著族人避難於袁紹治下,才逃過一劫。不肯聽荀彧勸諫的族人、百姓盡皆死於西涼軍手下。
後世傳聞中培育出郭嘉、荀彧、戲志才、鍾繇、徐庶、司馬微等人的潁川書院,也在兵災中湮沒了存在的痕跡。
此時侍中周毖大怒,說道:“請斬段煨以正軍心。相國自度十萬禁軍東征後,鷹揚將軍會坐視不理否?”
董卓被周毖激烈的聲音嚇了一跳,有時候聲音大的確顯得更加佔理。
董卓以己度人,要是自己在張瑞的位置上,恐怕能立即歡天喜地的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攻入京城。
議郎何顒亦出口說道:“如今我之心腹大患只有鷹揚將軍,其戰欲最強,兵鋒最盛。若我等調轉兵鋒對戰他人,鷹揚將軍必乘虛而入。然若我等猛攻鷹揚將軍,其他諸侯卻未必會加入戰局。”
董卓頭大不已。
只要議事,意見必然會截然相反。
今朝又是如此。
可偏偏雙方說的都十分在理,任誰來也無法輕易決斷。
無奈董卓只得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即留下西涼軍守衛京師附近,派禁軍東征,掃蕩豫州關東軍。
一般張瑞管這種折中的方法叫做慢性自殺。
因為無論採用哪種意見,只要全力去拼殺,其實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唯獨這種不左不右的方法,想兩頭兼顧,結果卻必然是兩者兼失。
隨後董卓提議道:“洛陽居天下之中,腹背受敵。某意遷都長安,爾等以為如何?”
何顒立即反對,說道:“長安歷經王莽之亂,氣運散盡,已無王者氣象,不宜為都。西涼叛賊屢次寇略三輔,明公數曾與戰,當知賊軍戰力。如今西涼叛軍尚未與我等為敵,一旦遷都至長安,難保不會生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