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 大魏雄風安能在?(第3/3頁)
章節報錯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李崇怒氣填胸,昂首洪聲道:“六鎮距離京師一千多里,與蠕蠕毗鄰接壤,子弟常為國家效死,然而自朝廷遷到洛陽以來,對邊鎮士卒、百姓的撫慰少之又少,士卒為將吏欺壓,邊鎮軍民對朝廷的感戴之心自然也就漸弱了。
當初臣提出了改鎮為州之事,主要是為了讓朝廷籠絡北方諸鎮民心,老臣萬死也不敢引導他們作亂反叛!”
“不過既然陛下認為臣有罪,臣也不好再辯駁什麼,臣請往廷尉府一行。”
廷尉府即最高人民法院,李崇之言,看似是攬下責任,實際上態度相當明確,也甚是激烈。
九個字。
我沒錯!
錯的是皇帝你!
面對李崇咄咄逼人的氣勢,堂上公卿大臣大多俯首不動。
李崇一生,歷治八州,五拜都督將軍,可謂一代名將,堂上的酒囊飯袋又怎麼敢出聲。
元詡也被李崇得反將一軍弄得騎虎難下,方寸大亂,不由看向皇姨夫元乂。
元乂眼觀鼻、鼻觀心,不理皇帝的眼色,坦誠講,他也不知道該當如何,畢竟如今的朝廷還要倚仗李崇。
元詡又羞又惱,只好自己給自己找臺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再多說也無意義,既往難追,朕只是說說罷了,陳留公不要放在心上。”
語畢,元詡轉首面向群臣:“陳留公是皇親國戚,國家柱石,器識英敏,德高望重,文韜武略不凡,因此,朕打算委任陳留公接替臨淮王都督北討大軍,眾卿以為如何?”
眾卿還能如何?
連宗室三麟、名氣極大的臨淮王都兵敗了,誰還有信心戰勝叛軍。
況且元氏宗親大多愛好財貨美女,不愛兵戈,因此,皇帝提議由李崇接替元彧的想法獲得了一致認可。
尚書僕射蕭寶夤等四位外臣也一致贊同:“陛下英明,陳留公領兵北討,乃是眾望所歸。”
眾人一致同意,但李崇卻有小情緒。
李崇心中肯定是有怨氣的,先是強行甩鍋給我,又強行任命我為北討都督,合著你們真把我當工具人了?
當然了,他本來就是工具人,這一點滿朝公卿都清楚,只有他自己沒有悟透。
面對眾望,李崇又是一招以退為進:“臣謝陛下赦免了臣的罪過,不予追究,還讓臣再次帶兵北討,這正是老臣報答陛下、將功折罪的大好時機。
可是老臣已經七十歲了,近來更是疲勞多病,北討一事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陛下還是另擇賢能吧!”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見李崇推辭,小皇帝眼珠一轉,一本正經說道:“李信哪裡能比得上王翦呢?國家有難,正該您這樣的老將出馬。”
馬屁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整個大殿的時間靜止了!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芳香!
眾臣聞言,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各種彩虹屁砸向李崇。
一切都是為了不領軍,不得不說,很諷刺。
李崇見皇帝、公卿將自己比作王翦,笑得合不攏嘴,理所當然的忘記了方才的不愉快。
君臣之間又恢復了往日的其樂融融,不過元詡心底也種下了對李崇的不滿。
……
月中,朝廷正式下詔,任命李崇為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北討大都督,與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陽王元深,領軍一萬北上,討破六韓拔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