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事了!”

當李崇聽說朝廷任命撫軍將軍崔暹為北討副都督之後,臉都綠了。

他的官職是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北討諸軍事,完全稱得上位高權重,但是想要以此節制從二品的將軍崔暹,顯然是不可能的。

縱然使持節是代表天子權威,那也只能斬兩千石以下的官員……

宦海沉浮近五十載,李崇太瞭解崔暹了,此人性格狠酷,奸滑好利,諂事權勢,曾因貪汙、侵盜公私,兩次免官……百姓稱其為“癩兒刺史”。

“也不知誰提拔這麼一個對上位唯唯諾諾,對百姓重拳出擊的無賴?”行軍路上,李崇向將軍府長史祖瑩抱怨道:“滿朝公卿,竟無一人忠心為國嗎?”

祖瑩是約摸三四十歲,頭戴綸巾,手搖羽扇,一派名士做派,他的名頭很大,當世無人不知,後世無人不曉。

即使你不知道他的生平,也一定知道《三字經》中的那句瑩八歲,能詠詩。

祖瑩就是那個八歲能詠《詩》《書》的神童。

當然了,他小小年紀能夠揚名立萬肯定離不開家世的輔助,世家大族相互標榜早就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傳統了。

祖姓自魏晉以來,即是北州著姓,在幽燕之地,祖氏的影響力僅比范陽盧氏差一點。

當然,士族門閥閥閱高低是有專門的評判標準的:

‘郡姓’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閱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

有尚書令令、尚書僕射者曰‘華腴’。

尚書、領軍將軍、護軍將軍以上者為‘甲姓’。

九卿、州刺史為‘乙姓’。

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

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

祖氏三代以內獲贈過兩任州刺史,算是乙姓。

東方氏世為州官,是最低的丁姓。

通常:膏粱擔任一品官職,華腴擔任三品以上顯職,甲姓擔任三品及以下官職,乙姓擔任四品官職,丙姓五品官職,丁姓擔任五品以下官職。

至於寒門,頂多擔任八九品的微末小官。

沒辦法,九品中正制的規則就是這樣,若是你出身寒門,縱然你有再高的才情也跨不過這道鴻溝。

總之,世家門閥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打破的。

或許某一天,會出現一個騎著白馬、提著刀子、如風一樣的男子和他們講道理,一如當年的董肥肥。

言歸正傳!

祖瑩笑著回道:“下官聽聞崔暹向江陽王父子送去了三車財貨以及二十名歌妓……估計崔暹受領撫軍將軍與此事有關。”

李崇恍然,旋即冷笑一聲:“老夫戎馬一生,也不敢貿然請為大將,崔暹一無賴兒,哪來的勇氣請求隨師出征,他難道就不怕送出的財貨打水漂嗎?”

祖瑩一時愕然。

坦誠講,他也不知道崔暹哪來的勇氣,或許是他的腦回路異於常人,又或許他是真的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總之,此人做事絕不能以常理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