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金榜題名時(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幾天,大興城裡裡外外全部都是關於‘科舉殿試’的訊息。
朱雀大街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皇帝下旨,不能讓進京趕考的仕子遇到不測,數百禁軍金吾衛將紅塵客棧包圍的嚴嚴實實。
禮部侍郎高士廉,專門為楊聰設立一間獨立的廳堂,‘科舉專堂’。
晉王楊廣作為科舉總監,暫時在內辦公,實際上楊廣從江南迴來後,一直在御書房議事。
高士廉辦事果然迅速,楊聰也等來了杜如晦。
“與楊郡公分開時,郡公稱會調克明至大名城,克明本以為是一句戲言......”
杜如晦心中感慨良多,雖然自己所處的官洲司馬是正五品,現在擔任的禮部代郎中也是正五品。
但是官洲只是個偏遠小地,是萬萬不能與京城相比。
這進了禮部任職,遠在襄州的父親都會感到驚訝,是踏入仕途的第一步。
杜如晦向楊聰做躬身大禮,“克明定會全心全力配合楊郡公,絕不徇私舞弊,絕不......”
楊聰打斷杜如晦的感慨,“別墨跡了,都是兄弟,以後萬事還需要兄弟!”
“阿杜,我不在的時候,你就行使我禮部侍郎的權利,對本部之事下達決斷!”
房玄齡、杜如晦,傳說中的房謀杜斷,楊聰覺得自己佔了一個大便宜,這個阿杜可是個寶藏男孩。
杜如晦竟沒想到楊聰會如此看重自己,內心早已感激不禁,“楊郡公,克明初來乍到,對禮部職責並不能得心應手,克明怕、怕出了差錯......”
“疑人不用,相信自己,不忘初心便可!”
楊聰交代完事情後便溜了,商會里還有雪姬,家中還有正妻,男人啊,不能因為忙事業就忽視了夫人們,楊聰自我安慰道。
......
杜如晦也沒讓楊聰失望,禮部的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
萬眾矚目的大隋第一屆科舉殿試,即將開始,楊聰吩咐錦瑟,將商會里能準備到的現銀,一股腦投給了海州的仕子陳萼。
此舉雖然引起的了錦瑟的極度不適,但是楊聰的眼光一向毒辣,錦瑟並沒有多言。
殿試的當天一切順利,萬千仕子在大明宮殿前廣場一一作答。
科舉總管晉王楊廣在大殿之上,為天下仕子表率,為大隋祈福。
在眾多仕子的感慨中,第一屆科舉落下了帷幕。
楊聰在設定科舉的規則時,選擇一切從簡。
頭甲共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共七人,加上頭甲三人,相當於全國十強,一目瞭然。
三甲九十人,被稱為進士,張榜於大明宮的南牆之上。
至此,進士榜一百人,由大興城百萬軍民鑑證‘金榜題名時’!
從此,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終於完整了。
除了一百名進士外,所有進京趕考的書生,統一被稱為‘舉人’,回到當地進入體制,一切入仕相關,由舉人優先選擇,從此推舉制退出歷史的舞臺。
一百名進士,整齊站在殿外,聽從左公公的號令,進殿面見皇帝,成為天子門生。
楊聰作為科舉副總指揮,站在楊廣之後,等待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大內總管左穆接過一本紅色的手冊,被火蠟密封著,盡顯神秘。
解開火蠟後,左穆高喊著:“本屆科舉,二甲第七名,豫州江左齡”
二甲第七,加上頭甲三人,相當於全國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