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濛濛的戰場外,夏國兵馬逐漸挺進。

闖軍入了關口就不做停留,往宣府地界進發,再也不想跟北夏軍打交道。

其實,早在闖軍攻打寧武關的時候,夏國軍隊就開始行動,不過始終沒有進入主戰場。

寧武關的殘存明軍,死了命要與闖軍拼殺,攔也攔不住。

大多數將領認為戰死才是最好的歸宿。

劉氏之死,不過是明末時期的縮影。

後邊抵抗的軍隊少,但就地自殺殉國的忠義人士不勝列舉,他們要與當前的社會體制共同滅亡。

“殿下,闖軍已經離去了!”

前方的探軍繞了一圈回來稟報,寧武關內再無人煙,屍體倒是停留了一地。

陸舟拿起望遠鏡瞭望,敢肯定李自成此時的心情一定極為鬱悶,闖軍怕是難得有一次攻下城來,人數反而是減少的。

“周圍的百姓可是有籠絡?”

陸舟接著詢問。

闖軍攻打寧武關時,夏國部隊在周圍趁機收攏百姓。

難以想象明朝時期的人口數量,在災荒了多年後,每一座村落裡還能有可觀的人口。

而至於夏軍為什麼能夠將這些百姓收攏?

那是因為豪紳們都聚集在寧武關內,跟著大明的最後忠誠的將領一起。

宣大的官紳是一體的!

哪怕是李自成開始有意向世族示好,可階級的隔閡難以跨越。

宣大府的大族們豁出去了老底,要麼舉族搬遷入關,要麼就把所有銀錢拿出來捐資。

這本來就是寧武關守軍的底氣。

而對於山西一帶的老百姓來說,頭頂上的主人不在了,更多的人重獲自由,要麼是加入闖軍,要麼就是先逃難,然後再加入闖軍。

夏國兵馬代替了李自成的角色,在兩方交戰中果然是沒有出一兵一卒,軍隊全在四周收攏人口。

李自成打了勝仗,還想就地吸納兵源,卻發現所有的村落都已經空了。

“殿下,那麼接下來的情況該如做辦。

百姓們要原地安頓,還是重新分配田地?”

許三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稟報,這收攏百姓的任務,可不比打仗輕鬆。

“全部遷徙,重新分配田地!”

陸舟直接吩咐道。

夏國現在又不缺土地,天氣回暖了,許多荒廢的土地都要恢復。

就地安頓是不可能,這樣只會便宜再回來宣傳造反的流寇。

“尊令!”

許三點了點頭,帶著人馬往大同府地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