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各尋出路(第2/3頁)
章節報錯
經過流寇動亂,以及大明的強制徵兵,山西地區顯得尤為冷清。
路邊盡是白骨,不知是戰死的明軍還是餓殍,白雪化後,許多殘肢就裸露出來。
看來大順國的兵馬對待正經百姓,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友好,有些真正想種地的人還是受到了逼迫。
不過好在的情況是,夏軍在一個冬天的時間裡,快速開闢出來了一片嶄新的地域,只要是流散的百姓都能第一時間有去處。
先收攏人口,再分配天下。
陸舟制定好何時進兵太原府的計劃,就回到了大同城,前方的戰事自有將兵操持。
而此時。
遠在遼東的夏國守軍也有了行動。
烏拉率領著漠南大軍,已經與吳三桂對峙了大半年的時間。
在這段時期裡,吳三桂與夏國方面的書信不斷,尤其是在祖大壽等人的聯絡下,山海關內的大明守軍多有動搖。
這一日,吳三桂出關,前往遠處的驛堡,是要與夏國使者進行商判。
“吳大人,京師告急,皇上召薊遼、昌平、山東等地總兵入衛京畿。
可為何不見我等行兵?”
副將跟在一旁詢問。
自從兩年前的松錦之戰以來,吳三桂的麾下部將一直都摸不清吳總兵的套路。
要說降清吧,最初的祖大壽等人在松錦皆降,唯有吳三桂拼死衝殺。
到了後邊的夏國佔據遼東,吳總兵依然是與夏國保持距離,多次多進京大明皇帝表示衷心。
三個月前,還收到大明皇帝御賜金腰帶,尚方寶劍......
“為何要行兵?夏國的威脅同樣不小,我等要時刻守衛山海關!”
吳三桂信誓旦旦說道。
“我等有愧,看來吳大人是為了大明社稷,忠心不二!”
身旁的眾將領感嘆。
在這幾年裡,這樣忠心的總兵已經不多了。
聽聞薊遼那邊的總督王永吉就已經不聽朝廷調令,有配合李闖的嫌疑......
“吳大人堪為人傑!我等願為大明效死!”
有幾人神情激動。
可同樣有人低頭沉思,似在思考著未來出路。
“錯了!”
吳三桂將眾將表情一一記下,又忽然搖頭。
再看著已經出了山海關,周圍的將領也都是追隨多年的心腹。
於是敞開了話語,說道:“我等守衛山海關,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