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關內的明軍喜不自勝。

當闖軍從北面被趕回來的時候,寧武關總兵周遇吉還以為自己遇到了援兵。

急忙派人去接洽。

可收到的回覆讓人失望。

“夏軍只願意觀戰,但絕不出兵!”

明軍信使歸來稟報。

“為何不出兵?”

周遇吉一臉茫然,既然北夏王只針對李闖,那麼就應該是大明陣營這邊的人。

“難不成北夏王還有更大野心?要把兩面都吃掉?”

周遇吉忽然皺起了眉頭,當前的中原形勢,可分為兩個陣營。

一個是大明朝廷的正統勢力,一個是農民軍的聯盟陣營,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以及現在各地新興的流寇勢力,大體都是屬於後者。

而夏國的突然出現,立即就打破了這個平衡,難免惹得眾人拉攏。

周遇吉本來還想立馬上書朝廷,加急給北夏王頒賞個什麼忠心護朝的偉大稱號。

可想了一想,以北夏王的實力,大明皇帝還有什麼能封給他的?反過來求賞還差不多。

“難道是天亡我大明!”

周遇吉仰天哀嚎,說實話不是他不想走,只是當下的形勢處處死路,逃都沒地方逃的。

前方的闖軍數十萬人馬,上邊是夏國軍隊,後邊宣大總兵吃著大明軍餉,與賊寇曖昧不清。

他居然在大明的重鎮被包圍了,還能往哪兒逃?

“北夏王不願出兵,可也沒有徹底將路堵死,坦言如果我們放棄寧武關。

可保大人高官厚祿,家眷無憂......”

傳令兵所言的是陸舟原話,本意是看重周遇吉的氣節。

此人面對清軍以及大順闖兵馬都毫無退怯,同僚皆降唯獨他堅挺,是明末這段時期難得的優秀將領。

“轉告夏王美意,大明朝廷將傾,我周遇吉也不會苟活......”

周遇吉的語氣很明顯,他與妻子早就商議過,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周圍的眾參將們一臉凌然,可沒有多少人退怯。

要跑的人早就跑了,留下來的都是願為大明朝廷戰死,周遇吉當前帳下的不只是自家兵馬。

還有許多各路的宣大參將,得知自家大人要歸降闖軍後投奔過來的,因此武寧關才空前壯大,能打仗的人數足足超過了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