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承珠一個人來到海邊,她也不曾想到這一次來龍煙島之行,雖有波折,但還是順利,而且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於是開心之餘,腳步也輕快很多,從石屋到海邊本就不難,不像石屋裡的路曲折難行,她不一會兒已經到了海邊。

一到海邊,只見金光上人在不停地東張西望。

於承珠略一沉吟,已明就裡,她含笑上前道:“大師,還是我來吧!”

金光上人愕然回頭,於承珠卻上前,來到海灘,忽然撮唇長嘯,過不多時,只見兩艘快艇乘風破浪而來。

金光上人頓時明白過來了,笑道:“看來是於女俠救下了漁夫。”

於承珠笑而不語,既然金光上人已經悟得,那又何必多言呢!

一盞茶工夫不到,兩艘船已經到了眼前,於承珠道:“大師,可否討一個人情,讓那漁夫載你,到了彼岸,多給報酬。”

金光上壤:“既到彼岸,功德無量,何必在意,區區報酬呢!”

於承珠隨口了一句“彼岸”,意思是到了陸岸,可佛家離苦得樂,也叫到達彼岸,同樣的字眼,不一樣的內涵,這一語雙關,在此處正好派到用處。

於承珠一笑,真要話,卻見船已到達,她免不了還要做漁夫的思想工作,漁夫起先怎麼也不肯,可經不起於承珠軟語款款,金光上人又是一副和善相,到底境由心生,心態不同了,相貌給饒感覺也不同了。

漁夫載著金光上人,於承珠還是坐原來的艇,原路返回,臨別時金光上人向於承珠合十行禮,於承珠回以一禮。

既然已經改過自新,就不必糾纏於輸贏,對他還是要保持尊重。

這麼一來,於承珠心情愉悅,來時心事煩重,去時身輕如燕,恨不得展翅迴旋於海之間。

她正自神往,忽聽艄公叫道:“快看!”

於承珠凝神望去,見不遠處一艘大船,隱隱見到船上刀光如雪,杆影綽綽,艄公道:“之前還沒發現,怎麼一會兒工夫,就多了這麼一艘船呢?”

於承珠被他一言提醒,這才收斂心神,四處望去,這不望還則罷了,一望之下大吃一驚。

原來這一片海域周遭有礁石灘,而且周圍還有三四個島。

於承珠與葉成林成婚多年,閒聊時葉成林對她提過行軍打仗的事情,而且他們居住海島,若無行軍佈陣的眼界,只怕很難保護自己。

對於這等既增加見識,又對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於承珠會記得特別牢。

以於承珠目前不算內行的眼光,都可以知曉,如果在附近海島上設下伏兵,再配合暗礁灘,很容易形成狙擊,那可是兵家必爭之地。

於承珠道:“這些島是誰居住的?”

她問的是艄公,當年她和丈夫葉成林收服七十二島,後來他們的伏波島被官兵攻破,其他臣服的島主也做鳥獸散,有的甚至棄島,該做其他營生,有不少島因此空出來,又成了荒島。

而這個艄公當年是跟著他們的,而且他長年在海上,對地理情況比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