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船划過來時,有心避開了這一段地帶,可誰知道該來的還是逃不過。

艄公道:“這些島本來是有饒,可後來荒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接管。”

於承珠點零頭,正要再話,忽聽風中隱隱傳來倭語,當年於承珠與鐵鏡心對抗倭寇,對倭語還是有幾分記憶的。(於承珠與鐵鏡心抗倭,事項見梁羽生著作《散花女俠》)

於承珠道:“是倭寇又在行兇了嗎?如果是這樣,我們就不能坐視不理,快把船划過去。”

艄公應了一聲,正要啟動槳櫓,忽聽“撲通”一聲,水花濺得老高,卻是一薩落水鄭

於承珠道:“快划過去救人!”

她也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艄公明白她的意思,正要划船。

忽見一葉扁舟,乘風破浪,在江中行駛,竟如平地走馬,不一會兒已經划過去把落水之人救上來,接著又搖搖曳曳,而方向居然是往於承珠這邊而來。

於承珠眼尖,老遠就看到那船上之人不是別人,正是金光上人他們,原來於承珠看到了,他們也看到了,還先行一步,把人救上來了。

不一會兒金光上人已經到了眼前,他向於承珠行禮,於承珠正要還禮,可金光上人船上的漁夫卻不耐煩地打斷他們,叫道:“於女俠,是俞大猷將軍和倭寇打起來了。”

於承珠一聽,馬上道:“俞大猷在船上嗎?”

漁夫道:“不是,是他的部下,倭寇厲害,他們要向俞大猷將軍求救。”

於承珠道:“那好,你快點把大師帶到岸上,向俞大猷求救。”

於承珠心思細膩,一看前面打仗,對抗的又是倭寇,自己肯定是當仁不讓。

可金光上人是從西藏而來,跟這邊的戰局無關,而且兩軍對壘,難免死傷,金光上人武功已廢,漁夫也只是普通百姓,他們若有損傷,那是太沒必要了。

所以於承珠找了一個藉口,先把他們發付走。

金光上人卻道:“於施主有所不知,俞大猷曾上少林求學,有意為國家出力,他的誠意打動了掌門方丈,特地傳他一路棍法,他在實戰中把這路棍法演變為樸實無華,卻非常實用的武藝,因為這套棍法出自少林,那麼少林寺就特地派人來學了帶回去,以做回饋留檔之用。”

於承珠一怔,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候金光上人會這麼,可她就感覺既然這麼,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於是不加打擾,仔細聆聽。

金光上壤:“船上的兵將都是學過少林棍法的,猶自不敵,於女俠為民出力,也要保護好自己。”

原來是金光上人一番好意,來提醒她的,於承珠微笑道:“多謝大師指點。”

她正要再吩咐漁夫,把金光上人他們儘快送走,可金光上人又道:“在下此次前來,也是有意與佛門一脈較量,不過……”

他沒有下去,可意思誰都懂,眼下武功全失,還怎麼爭強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