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漫漫江湖路 第七十三章 地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離平城向東而去,十里之外,鏢隊一行正駛在多少前人走出的大道上,留下了條條整齊的車轍印,馬蹄踏著土路,揚起塵泥。
越遠離城池,周遭景象越是荒寂,十餘輛車排成長蛇,速度逐漸增加,有數名鏢師單騎行於車隊左右,其中,一匹白馬之上,一名白衫年輕人昂首望向天空,不禁抬手遮了遮眼。
這兒的天氣如永歌那方偏僻小鎮一般,反覆無常,昨天還在下著傾盆暴雨,今日便已烈日炎炎,耀眼的天光遍佈整片大地,凌晨的溼意早就被驅散殆盡,轉而是一股子幹悶燥熱。
萬木生長的春季尚未逝去,炎夏的氣息便已來臨,應覺騎於駿馬背上風馳電掣,熱風撲面而來,卻絲毫不覺涼爽,再加上烈日暴曬,讓他有種立馬去坐到馬車篷下的衝動。
武夫體質遠超常人,應覺也是如此,到了此等境界,已可自然逸散極少氣機護於周身,雖無防禦功效,但足以攔阻一些外界雜物如塵泥、雨水之流,同樣不懼嚴寒酷暑,可不懼歸不懼,氣候冷熱還是能感受到的,他眺望遠方前路,一條丘陵山嶺之間的筆直長道一望不盡,日光灑下無處遮蔭,如炙烈的火近在咫尺,烤得面板乾燥無比,一向喜陰雨天氣的應覺,對這種天氣著實不太喜歡。
至於為何不乘坐車輛,而是單獨騎馬而行,其實事出有因。
應覺身為與鏢隊同行的客人,本不需要和普通鏢師一般分工明確各負其職,但猶記最初在商隊之時,隊伍每每上路,皆有不少斥候崗哨單騎散開至車隊周遭,探查一切情況,暗中尾隨的血旗就是他們發現的,使其由暗處踏至明處,可謂是居功甚偉,於是應覺自告奮勇,作為第一天鏢隊的斥候,想對此道多瞭解一番,學習下江湖前輩們的手段。
可不曾想,與當初離平商隊的那般謹慎完全不同,在他看來,鏢頭周諱的安排十分隨意,甚至可以說鬆懈,大部分鏢師縮於車隊之內,埋頭趕路,而少部分暫時充當斥候之職的鏢師,也無時刻提防的心思,不離車隊十丈,道路兩旁不遠的山林密集,放在當初必是提防重心,此刻卻無人去探查一二,甚至有倆人驅馬並行,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話。
應覺疑惑,這未免太悠閒了?
可當他詢問了鏢頭周諱之後,這才得知,是自己想岔了。並不是人人都是離平商會,背靠龐大的羅家,原來尋常跑商走貨或運鏢,當貨物鏢物價值低或一般時,如眼前這般才是常態,無錢無財,哪有那麼多危險?如今的劫匪一個個都精得很,看準了才出手,貨至少得滿足兩點:其一,值錢,這也是最重要的,匪徒不是傻瓜,無巨大利益,豈會引人鋌而走險?其二,便攜,不然搶到帶不走,豈不可笑。而這趟鏢,二者皆不符合,所以守住車隊便可,無需去打探什麼,即使山林間藏了劫匪,那也不是衝自己來的,若是貿然打探驚擾了他們,反而出手怎麼辦?
運鏢或帶貨行走江湖,有兩個字很重要,那就是“穩當”。不尋釁滋事,不惹非必要的麻煩,保全鏢物才是首要目的。
粗人一般的周諱,講起這個來頭頭是道,聽得應覺一愣一愣的。
還是江湖經驗不足啊。
打著學習的算盤落空,應覺心中暗歎,轉頭望了望四周,只見其餘鏢師坐在車篷下的不說,而同樣騎馬隨行的數人,都戴著斗笠,這玩意兒,在行走江湖的前輩們眼中可是好東西,可擋風可遮雨,大日炎炎時,還能頂一頂光,一享蔭涼。
而他...根本就沒想到這一茬。
此刻日光正處東方,往上升去,只要他稍稍抬頭,便有刺眼的光直射過來,應覺輕輕互捏指節,鬆了鬆骨,伸手到馬背旁掛著的一個大包袱中摸索了下,拿出一張捲成軸的厚紙,雙腿微夾馬腹,示意它跟上隊伍,雙手捧起紙卷攤開,卻是一張地圖。
這是吳幫主臨行前給他的,這張地圖繪製了整個中原南部的劃分,包括西南端與南疆十萬大山接壤的平南道,與平南道東部相鄰的蜀中道,而再往東去,便是佔地極廣的江南道範圍了。
比一般的山水圖志要詳細許多,這張地圖上還標註了許多重要地點,例如平南道首府雲州、第二大州離州位置,與其州城所在,沿途所經蜀中道、江南道的大州,以及地勢兇險、阻斷的崇山峻嶺和洶湧河江。
如周叔告知他的那般,此次走鏢的路線比較尋常,以近為主,毫無波折,從離州出發,一路經過昆州、曲州,依次渡兩條大水,先過陵江,至費州,再渡沅水,便到達了這趟鏢的目的地,巫州。
鏢隊的路線至此為止,但應覺的旅程卻遠沒到頭,雖說過巫州便入了江南地界,可江南道何其廣大,若按之前的打算,不論是追上離平商隊還是受晏明華之邀,皆需前去晏家,身為二十年前的江淮八大家之一,晏家盤踞於江南道首府蘇州,而蘇州地處江南極東之地,這意味著,應覺還須橫穿整個江南道,這段路程,甚至堪比由離州至巫州的整趟走鏢之遠。
“最好的辦法還是商會。”應覺低頭看著地圖,自語道。
若是運氣好,到達巫州之時,說不定恰好碰到離平商會有商隊去蘇杭兩地,他與晏家大少交好、認識羅小姐、還加入了一支商隊護衛,和離平商會怎麼說都算是自己人,同自己人行動,再如何都比外人舒坦。
若運氣不好...那便和初到離平城時一樣,自己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