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四 選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回皇上,”魏仁浦執禮到:“臣等讀聖賢書,只為輔佐君父治國平天下。如今皇上提出的銀行之策,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臣便沾滿銅臭亦在所不惜。”
“此事須仔細籌劃,一不小心便會動搖國本,屆時魏樞相定是遺臭萬年。”柴宗訓說到:“樞相佐我大週三朝,朕豈忍心樞相晚節不保?依朕看,樞相還是繼續去印書吧,為社稷培養人才也同樣重要。”
“皇上,”魏仁浦呼到:“只要能造福百姓,臣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更何況身後虛名?懇請皇上降旨,令臣去署理銀行。”
“朕方才說了,”柴宗訓淡淡到:“此事須認真籌劃,魏樞相若要署理銀行,可先擬定計劃呈與朕一觀,倘的確可行,朕即刻便降旨。”
三個宰輔都不能署理銀行之事,柴宗訓又將眼光放在六部九卿身上。
工部尚書林彥升、禮部署部事的劉以銘,都是趙匡胤的鐵桿。
符彥卿管著財政,所以戶部是他的地盤。
吏部尚書等著退休,啥事也不願管,先前趙德昭在時署部事,趙德昭去了江南後吏部便是一團散沙。
刑部尚書楊光是韓通的親信,連帶著大理寺,同樣也是侍衛司的蔭封。
至於兵部,連樞密使魏仁浦的話語權都不大,更何況一個尚書。
算來算去,這銀行怕是要柴宗訓親自下場。
“捷報,捷報,西北捷報。”外面響起通政使潘惟德的呼聲,不一會兒人就進了大殿。
潘惟德是潘仁美長子,上次為了讓潘仁美安心在靈州戍邊,柴宗訓特地將其調到身邊任通政使。
潘惟德跪在階下,喜到:“皇上,西北捷報,武威節度使王憲率軍攻破會州城,斬吐蕃軍數千,城內党項人願意歸順大周,奉皇上為尊。”
王憲原是潘仁美副將,徵江南有功後,升任武威節度使。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得好好表現表現。
雖是兩世為人,但柴宗訓只對漢地十八省以及東北地理稍熟悉,西北那邊就記得河西走廊,河套地區什麼的。
“潘卿,你隨太尉久居西北,可知會州什麼方向?有何特產?”柴宗訓問到。
“回皇上,”潘惟德說到:“會州在武威東南,靈州西南,與武威靈州呈三角之勢,長期為吐蕃人盤踞,境內生活著各類夷民,其中以党項人為主。境內多產白銀,當地党項人青銅冶鐵技術並不差於中原。”
柴宗訓可不管他什麼冶煉技術,他就聽到一個白銀了,如果開銀行,必須要大量白銀儲備,王憲還真是雪中送炭啊。
“王憲拓地有功,著賜太子少保。”柴宗訓說到:“即刻下旨王憲,加緊開採白銀,有多少採多少,全部運往汴梁,朕有急用。倘能完成任務,朕另有重賞。”
“臣遵旨。”
潘惟德走後,柴宗訓繼續思索署理銀行的人選。
三大輔臣,六部九卿,幾乎全與世家大族有牽連,或者自己乾脆就是地方豪強,沒有一個人會真心實意去署理銀行。
不知道曹翰會不會願意?如果他願意,倒是個不錯的人選。
柴宗訓不想再單獨去談,他決定在朝會上試試曹翰的心意。
廷議完政事後,柴宗訓看著曹翰說到:“朕矢志恢復漢唐榮光,常閱漢唐歷史,如漢昭烈必得諸葛亮,唐太宗必得魏徵,然後可以有為。亮、徵二人,果是當時奇才,不知眼下大周有沒有此等人才。”
曹翰知道皇上這話是對他說的,但他自認比不了諸葛亮魏徵,於是便乾脆不說話。
此時魏仁浦出列到:“皇上誠能為堯、舜,自會有皋、夔、稷、契來輔佐;誠能為高宗,自然有傅說。天下甚大,何材沒有,諸葛亮魏徵還是不足道哩。”
“但恐皇上擇術未明,用人未專,就是有皋、夔、稷、契、傅說等人,亦不免為小人排擠,卷懷自去咯。”
意思是你要是明君,自然有賢臣來輔佐;你要是昏君,賢臣也會被小人排擠走。
這個時候接話,看來魏仁浦署理銀行的決心很大,柴宗訓淡淡一笑,駁到:“樞相之言未免過偏,歷代以來,何朝沒有小人?就是堯舜時候,也有四凶呢。”
魏仁浦辯到:“皇上,能把四凶一一除去,才得成為堯舜,若使得四凶朝堂逞兇,皋、夔、稷、契必不肯與其並列,同流合汙,仍會自去。天下之才何其多也,皇上若有攬才之意,須得好好擦亮眼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