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四 選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柴宗訓沒等到符彥卿籌劃的條款,卻等來了他的辭呈。
什麼蒙皇恩浩蕩,得封侍中,符氏一門極盡恩寵,世世代代都將感謝皇恩,只是我年紀大了,老邁昏聵,最近連字都看不太清,怕是不能辦事了。
常言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剛好我今年七十三,怕是活不長久,皇上把開銀行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我,我要是中途死了,怕是更誤事,所以還請皇上另擇賢明,準我退休。
不管怎麼說,符彥卿在從趙匡胤手上分權的時候,也給了柴宗訓一定的助力,何況他的確年紀太大,重新涉及一個從未見過的領域,開創一番局面,怕是精力不濟。
須得另尋個人來署理此事,柴宗訓想了半天,符彥卿不肯幹,趙匡胤定然也不肯。
像趙氏、符氏這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讓他們去開銀行砸自己的飯碗,那是不可能的。
待將來銀行真的開起來以後,便不是存錢貸款這麼簡單。那是為天下的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
銀行能夠掌握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資訊,為朝廷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且對國民經濟各部門以及社會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
能做這樣的事情,除了朝中的資歷威望外,還得腦筋非常靈活。
趙匡胤年富力強,且總領朝政多年,其實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且不管他同不同意,先召進宮來商量再說。即便不同意,將來也不會給他留下話柄。國家有這麼重要的決策,他這個宰輔竟然不知道。
果然不出柴宗訓所料,聽說要開銀行,且兼具放貸職能,趙匡胤大呼到:“皇上若要施恩於民,可是各商道節點設定銀行,專一做存取銀錢之用,收取一定佣金以維持運轉。倘兼具借貸,恐是本末倒置,以至於有傷國本。”
柴宗訓淡淡到:“朕不過方便民眾而已,且更增加國庫收入,如何卻傷了國本?”
“回皇上,”趙匡胤說到:“大庾道盜賊不過疥癬之疾,倘奪了豪強世族利益,必造成腹心之患,還請皇上三思。”
柴宗訓喝到:“老百姓不方便,屢遭盜賊,國庫不充盈,以至於朕欲收歸渤海都不行,全肥了當中那些豪強世族,朕豈能甘心?”
“皇上,”趙匡胤勸到:“歷來雖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語,但此民心,並非老百姓之心。百姓愚昧,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唯有得豪強世族支援,江山方能穩固。”
“廢話,”柴宗訓說到:“所謂的豪強世族,便是社稷的蛀蟲;任由其猖狂,以各類手段強取豪奪,兼併土地,不過百年,社稷必有大亂。朕不願此歷史週而復始重演,所以這銀行是設定了。”
“朕只問宋王,願不願助朕完成此大業?”
趙匡胤執禮到:“皇上,臣蒙皇上恩寵,總領朝政十年,時常會因才疏學淺而覺力不從心。臣之擅長,不過戰場搏殺。銀行之事,臣聞所未聞,雖有心助力皇上,又恐才疏學淺誤事,還請皇上另擇賢明。倘有人反對,臣便施展所長,率兵馬為皇上平之。”
不願幹就不願幹,說這些漂亮話幹嘛。
柴宗訓淡淡到:“既是宋王不願,朕也不便強求,敢問宋王可有賢明之士推薦?”
趙匡胤說到:“回皇上,侍中魏王領天下轉運使數年,常與銀錢打交道,必能勝任。”
“朕知道了,”柴宗訓說到:“卿且退下吧。”
回到後宮,原本每天都要逗逗皇子的柴宗訓今日卻只看了一眼,便坐在了一旁。
符昭察覺到他情緒不對,問到:“莫非朝政上又遇到什麼棘手的事情?”
柴宗訓將銀行的事情說了說,符昭答到:“爺爺不是管著財政麼,正好由他接手不就行了麼?”
柴宗訓笑到:“魏王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他今年七十三,怕活不過去誤事。”
符昭掰著指頭數了數:“爺爺今年已經七十五了,哪是什麼七十三。”
“算了,此事太消耗經歷,我還是找個年輕些的人來充此任吧。”
銀行之時尚在萌芽之中,訊息便傳了開去,朝中眾臣對此事議論紛紛。
原本在印書的魏仁浦聽到這個訊息,放下手頭的活計便直奔皇宮主動請纓。
“皇上,臣願署理銀行之事。”
其實柴宗訓考慮過魏仁浦,其人中正,辦事必令人信服。只是他有些不知變通,銀行之事不過只是個概念,該怎麼做好連柴宗訓自己都不知道,所以需要署理之人腦子靈活,眼光長遠。
柴宗訓笑到:“魏樞相謙謙君子,怎地願意身沾銅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