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三 援救真臘(第2/2頁)
章節報錯
“來呀,”崔彥進哪經得如此挑撥,怒喝到:“將劉慶元拿下,待本帥退敵後再行議罪。”
“大帥,”前鋒營統領曹珝衝入帳來:“對面藤甲兵越積越多,但並無攻擊我軍之意,且其兵士身上多有血跡,似是何處退下來的殘兵。”
劉慶元為了保命,慌忙說到:“大帥,不如放下官前去溝通一番,以免發生誤會。”
先前挑撥的幕僚又說到:“倘放你前往溝通,豈非放虎歸山?”
曹珝說了句公道話:“大帥,劉大人孤身為我大軍嚮導,其父母妻兒尚在大理城中,況前方藤甲兵並無交戰之意,末將以為,劉大人應不是叛徒,可令其前往溝通,以免發生誤會。”
曹珝本是曹彬次子,既然有他開口,崔彥進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劉大人,看在曹統領的份上,本帥暫且放你前去溝通,倘你若有不軌,步槍的射程你可是親眼見過的。”
劉慶元趕緊執禮到:“大帥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崔彥進倒還真派了兩個兵士端著步槍瞄準劉慶元后背,當然,這也只是做做樣子。
曹珝回營後,大軍仍是嚴陣以待,不過趁此時候,已有更多計程車卒過了獐子河。
晚些時候,劉慶元出現在山頭,身後竟還跟著一群藤甲兵簇擁著一個少年。
崔彥進和曹珝一同迎上去,劉慶元忙不迭指著少年說到:“大帥,容下官為你介紹,這位是真臘國大太子吳哥,下面山谷中是從真臘國內撤出來的敗軍。”
接著他又用真臘話和吳哥交流了幾句,那吳哥忽地跪倒在地不住磕頭,口中嘰裡哇啦不知在說些什麼。
劉慶元解釋到:“大帥,此次西海四處大戰,乃是暹羅與朱玀密謀已久。兩國聯軍先是攻打我大理,後暹羅又兵發真臘。目下真臘全境已被暹羅佔據,且暹羅對真臘皇室趕盡殺絕,吳哥太子這才帶著殘兵退入大理境內。”
“此時真臘巴莫皇帝陛下正在前方阻擊暹羅追兵,吳哥太子聽說王師前來救援大理,所以懇請王師一併援救真臘,他願說服巴莫陛下,歸順中原。”
吳哥太子仍是不住磕頭,崔彥進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太子無須多禮。”
誰知吳哥太子拉住崔彥進不放,一個勁兒的鞠躬。
一直挑撥的幕僚上期到:“大帥莫要上當,這幾個藤甲兵分明就是裝扮來引誘我大軍進入埋伏的。”
吳哥太子彷彿聽懂了幕僚在說什麼,開啟身上的包袱,裡面有真臘國璽國書等東西。
崔彥進問到:“劉大人,這些東西是真的麼?”
“回大帥,”劉慶元說到:“大理國與真臘國向有來往,這些東西是真的,不過大帥此來,是為援救大理國,並非為真臘。”
曹珝不懂劉慶元的立場,開口問到:“既知大軍為救大理,你為何又引了吳哥太子前來?”
劉慶元解釋到:“下官也是無奈,一來真臘與大理向來友好,二來下官也是為自證清白,那些真臘軍,真不是下官帶來的。這吳哥太子求得懇切,下官只好引他前來,請大帥速將此軍情遞與朝廷,請皇上再發王師援救真臘。”
曹珝說到:“皇上御駕親征大理,即便軍情遞到汴梁也沒用,不如請吳哥太子隨大軍一同前往大理,將此間情形奏與皇上,恭請聖裁。”
劉慶元將曹珝的決定翻譯給吳哥太子,他卻直搖頭,拉著崔彥進就要出營。
“大膽,”曹珝大喝一聲,長槍將吳哥太子攔住。
吳哥太子再次跪倒在地,不住磕頭。
劉慶元動了惻隱之心,翻譯到:“大帥,吳哥太子的意思是巴莫陛下命在旦夕,已來不及前往大理恭請聖裁,請大帥速速發兵援救。”
這倒讓崔彥進犯了難,雖然他不參與朝政,但周邊諸國一直奉中原為天朝上國,包括此次突然挑起戰端的暹羅也一樣。
如今真臘皇帝危在旦夕,大理也等著援救,倒還真不好做決定。
“大帥,”幕僚仍舊挑撥到:“大帥可千萬別上當,說不準這什麼吳哥太子在前面就布了埋伏呢,大帥還是按既定計劃去救援大理吧。”
曹珝有些聽不下去:“杜先生,倘真臘要埋伏我軍,擊我半渡不好嗎?為何多此一舉在前面設伏?”
幕僚撇撇嘴,退到了一邊。曹珝接著說到:“大帥,出征前皇上曾預測朱玀戰力並不強,父帥四萬大軍足以退敵。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真臘危在旦夕,不如由末將率前鋒營前往營救,大帥仍率大軍前往永昌府設伏,待末將解救真臘皇帝后再與大帥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