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三 援救真臘(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粲率一萬精兵在白巖城下列陣,曹彬帶著剩下的人馬在後面壓陣。
段子標有些著急:“太尉,白巖城是大理的前沿防線,雖不似中原城池那般堅固,但白巖地處山谷,擁有地利,並非騎兵就能衝得上去的。”
曹彬淡淡到:“王爺儘管瞧好了,看我精兵是如何破城的。”
雖說大理如今歸順了中原,勝敗都不用段子標負責,但他還是不忍見王師兵敗。不過在他看來,曹彬有些傲,對誰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似乎中原就比大理高一等一樣。敗下一陣,殺殺他的傲氣也好。
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曹彬是讀書人出身,不像普通的武將那樣大大咧咧,平日裡本就不善言辭,更何況和段子標又不熟,能夠說什麼?
段子標正等著看好戲,前方忽地猛然一響,大地都震動起來。
“發生了何事?”段子標急忙問到。
曹彬仍是淡淡的:“王爺勿要驚慌,我前鋒營要準備攻城了。”
只見前方白巖城頭爆炸聲四起,硝煙瀰漫,原本準備嚴防死守的朱玀大軍經受不住,呼喝著拼命往城內撤退。
不出半個時辰,城牆被炸燬,曹粲率大軍進入城內。此時的朱玀大軍還來不及撤退,慌忙城內組織防線掩護大軍撤退。
可惜任何防線在迫擊炮面前都形同虛設,防守的朱玀士卒還未站穩腳跟,便被炮彈送上了天。
曹粲順勢帶著騎兵衝鋒,五眼神銃架在馬頭,看見朱玀兵士只管扣動扳機。一輪衝鋒下來,城內滿是朱玀士卒屍體。
曹粲仍不肯放過一人,帶著大軍從北門追到南門,因城門狹窄,朱玀大軍急於逃命,兵士間相互踩踏,慘叫聲不絕於耳。
趁此時,曹粲大軍再次架設起迫擊炮,朝南門猛轟,朱玀大軍實在扛不住,一個統領模樣的人衝到陣前跪下不住磕頭。
曹粲示意將他押過來,那人操著半生不熟的官話大呼:“投降,我們投降。”
城內來不及逃出的朱玀士卒,紛紛扔掉兵器雙手抱頭,乖乖蹲著不動。
曹粲派人清點一下數量,城內城外來不及逃跑的朱玀士卒,竟有四萬多人。
段子標簡直眼睛都看直了,仗還能這樣打?不過兩次交鋒,朱玀二十萬大軍損失大半,餘下的也不敢糾纏,只恨爹孃少生兩條腿,拼命朝蒲甘境內撤退。
照此速度,不出三五日朱玀軍便能盡數退往蒲甘,曹彬先前預計的時間還是太保守了。
曹粲率前鋒營繼續追擊,一直到大理國與蒲甘的邊境線停下修整。至此,另一路大軍尚在路上,整個大理就已經光復。
崔彥進此時帶著四萬大軍剛剛到達獐子河,為他做嚮導的是原大理國禮部尚書劉慶元。據他所說,過了獐子河,再有幾天路程便可到達永昌府。
如果曹彬進軍順利,永昌府正是朱玀退軍的必經之地,倘在此設伏,必能全殲朱玀大軍。
作為率領偏師的副將,崔彥進露臉的機會並不多,不過每次控鶴軍獲勝,他的賞賜都不會少。
人貴有自知之明,崔彥進知道自己勇猛不如劉光義,治軍不如曹彬,所以一直安心帶著偏師給曹彬打下手。
獐子河雖為河,但闊度、流量均不下於長江,且兩岸均為懸崖峭壁,過河不易。且對岸若設有伏兵,四萬大軍就會交代在這裡。
劉慶元率先過河為崔彥進探路,確認安全後,四萬大軍開始過河。
崔彥進帶著前鋒營率先過河,還未站穩腳跟,卻見前方山谷突然出現大量手持長矛,身著藤甲的兵士。
“敵襲,敵襲。”崔彥進大喝:“前鋒營準備迎戰,保護尚未過河的大軍。”
畢竟偏師,軍容氣勢都不如主力,前鋒營雖認真列陣,但總少不了一陣騷亂。
崔彥進大怒:“將劉慶元拿來,本帥倒要問問,他是如何探路的。”
劉慶元戰戰兢兢上前,其實他對行軍佈陣一竅不通,之所以派他做嚮導,是因為大軍所過之處,都是些夷民部落,作為禮部尚書的他,懂許多部落的語言。
“大帥,”劉慶元顫抖到:“下官先前探路時,的確未見有大軍。”
崔彥進喝到:“那前方山谷中的大軍是從何而來?”
一旁有幕僚插了一句:“大帥,怕是這劉慶元早投誠於朱玀,此次作為嚮導,只是來引我大軍進入埋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