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四 蛇打架(第1/2頁)
章節報錯
柴宗訓根本就沒擔心過這場戰事的結果,進入大理國後,便和曹彬分開,翻越烏蒙山南麓,準備自此進入大理國東都鄯闡城。
之所以要去鄯闡城,乃是據大理皇帝段素順介紹,城內有大湖,名‘滇池’。如果有滇池,那不就是昆明瞭嗎。
前世柴宗訓曾數次到過彩雲之南,這一次除了尋訪各部落之外,他想看看這地方千年之前有什麼不同。
此行除董遵誨隨駕之外,因大理地處偏遠,離京時在群臣一再要求下,又添了一個保鏢,楊家五郎楊延德。段素順還派了有‘大理通’之稱的禮部侍郎吳望喜隨侍在側,充任嚮導和翻譯。
四人一如之前,充作商旅,一路翻山越嶺前行。
一行人先到了烏蒙山下,此處原為蜀中、夜郎、大理三處交界之地,屬大理國三十七部之‘芒部’。
所謂三十七部,就是三十七個服從於大理朝廷的夷民部落,除了交稅之外,所有的事情均由部落土司說了算,大理朝廷無權干涉。
倘遇上天災年份交不上稅,朝廷要是逼得緊了,土司振臂一呼,那就要造反。
這些部落多在大山之中,朝廷勞師遠征不划算,只要鬧得不太兇,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以至於各部落土司驕橫不已,現時大理遇朱玀入侵,這三十七個部落沒有一個出錢出人的。
芒部因在三地交界,來往商旅不絕,相對來說還算是個比較富庶的部落。當然,這個富庶是相對的,倘拿中原任一州縣來說,這裡仍然很窮。
芒部集市不大,來往的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有左衽的,有右衽的,有扎黑頭巾的,有穿著馬甲的,不一而足,但基本都說中原官話。
“這芒部至少有二十年沒交稅啦?”聽著吳望喜的介紹,董遵誨開口問到。
吳望喜搖頭到:“此地民風彪悍,多少稅吏在此丟了性命,後來再也沒人願意來。芒部本屬鶴城治下,不得已,郡守親來與土司商談,土司才同意每年上貢一些天麻蘋果之類的,再也沒繳過稅。”
“公子,”董遵誨小聲到:“此地連大理朝廷都沒辦法,距中原更是天高皇帝遠,即便收歸也無甚用處。”
吳望喜生怕柴宗訓聽到這話不救大理,急忙辯解到:“公子,此地雖民風彪悍,但卻物產豐富,且大理朝廷一向羸弱,倘公子施以雷霆手段,必能令各部歸心。”
柴宗訓淡淡到:“本公子向來不以刀兵加與百姓,唯有一條,倘能讓此地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百姓自然歸心,何須雷霆手段。”
吳望喜忙不迭點頭:“公子所言甚是。”
柴宗訓問到:“你方才說土司上貢天麻蘋果,莫非是此地特產?”
吳望喜無愧於大理通:“回公子,此地方圓數百里皆是紅土,極適合蘋果、天麻,以及活血化瘀三七之生長。不過此處雖三地交界,然與蜀中隔著赤水,這赤水兩岸皆是懸崖峭壁,又多險灘急流,過河極為不易。”
“再說夜郎,這烏蒙山東西數百里,此刻我們雖下山,實際仍在山腹之中,翻過烏蒙山,卻還有牂水,除了熟悉路徑的商旅,並沒有人願意過來。況夜郎情形比此地強不了多少,那蘋果、天麻、三七即便再好,又能賣給誰?”
董遵誨說到:“目下朝廷不是已自荊南開始,鋪設混凝土路重建茶馬道了麼,待商道一成,此地自然富庶。老百姓日子好過了,就不會對抗朝廷了。”
“但願如此吧。”
三人輕鬆的聊著天,楊延德卻一直警惕的看著四周,倘有人接近,都會被他的眼神嚇走。
去年親軍司搞了一場遴選侍衛和密探的大比武,凡大周境內身家清白之人皆可參加,各軍統帥之子趨之若鶩,就連在軍營效力多年的曹彬之子曹粲曹珝,大周第一猛將劉光義之子劉明德等都曾前往比武,但無一人是楊延德敵手。
楊延德在楊家槍的基礎上,又創一套五郎槍法,剛猛無比。後董遵誨技癢,跳下臺與楊延德比試。雖在力量和招式上沒輸,但拳怕少壯,三百招之後董遵誨有些不支,楊延德秉承楊家謙讓家風,主動賣了個破綻敗陣,這才讓董遵誨下得臺來。
此戰之後,董遵誨致書楊業,一定要將楊延德留在身邊。只要是為朝廷效力,在背嵬軍或者在侍衛親軍司哪裡都行,楊業爽快的答應。這次巡幸大理,為策安全需多帶侍衛,董遵誨便將楊延德帶了來。
“五郎,”柴宗訓笑到:“放鬆些,無須如此緊張。”
楊延德認真的答到:“小的遵命。”
柴宗訓端起酒杯:“來,與我同飲一杯。”
楊延德有些慌:“公子,主僕有別,與公子同坐一桌已屬大不敬,小人何敢與公子碰杯。”
董遵誨勸到:“五郎,倘你如此緊張,恐為人看出端倪對公子不利,還是放輕鬆些。”
楊延德這才舉起酒杯,向柴宗訓示意後抬手一飲而盡。
“這才像樣嘛,”柴宗訓說:“和本公子在一起,儘量隨意些。”
三人繼續閒聊,吳望喜問到:“公子有沒有想到接近土司的辦法?”
柴宗訓隨口到:“既然此地產蘋果天麻,我們又是商旅,不如前去和土司談一筆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