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二 走馬上任(第2/2頁)
章節報錯
“眼下鄉野村夫充斥朝堂,宰相為何不發一言,反倒助紂為虐加蓋官印?”
趙匡胤在心中冷笑,知道馮平會來找他,心中早有準備。
要知道趙匡胤雖為宰輔,王爵,但只因出身行伍,雖有很多讀書人依附於他,背地裡卻又不知有多少人在鄙視。
眼下正好轉移火力,讓那些聖眷正隆的工匠去懟一懟讀書人,他就等在一旁看好戲,何樂而不為?
“馮學士,此為皇上聖旨,本王豈敢違逆?”
“聖旨?”馮平說到:“皇上治國方略若有偏差,身為宰輔理應死諫予以糾正,如何卻不發一言蓋了大印?”
這話就讓趙匡胤不爽了,說得好像只有他馮平是忠臣,趙匡胤是在誤國一樣。
“馮學士,敢問偏差在哪?”
“倘朝堂充斥此等奇淫巧技之輩,不僅貽笑大方,還會鼓動更多人摒棄聖賢之書而去鑽研奇淫巧技,長此以往,將貽害無窮。”
倘是語氣平緩的探討一下也就罷了,偏偏這一副高高在上質問的樣子,令趙匡胤厭惡無比。
“馮學士之言差矣,自黃帝立炎夏族至今,倘沒有那些匠人先賢為這些奇淫巧技前赴後繼,想我炎夏故地今日還在茹毛飲血。所謂學而優則仕,讀書識字優可為仕,奇淫巧技優一樣可為仕。”
“譬如春秋之公輸班,陶朱公《養魚經》,漢之耿壽昌,北魏賈思勰,皆是巧技算數之集大成者,無一不造福百姓至今。不僅如此,本王以為,漢之張仲景華佗,唐之孫思邈,皆可入仕為官,與群臣一起坐而論天下。”
“荒謬之極,”馮平怒到:“古之明君,莫不以仁孝治天下,豈聞以術數治天下乎?況此五人僅只機緣巧合開了一炮而已,究竟其品行如何還未可知,皇上擅開此例,恐遺禍無窮啊。”
“要是說到品行,”趙匡胤皮笑肉不笑:“本王倒是常聽到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足見熟讀聖賢之書,倒也不一定品行就好。”
“豎子不相預謀。”馮平痛罵一聲,轉身氣呼呼的出了王府。他的家世淵源並不懼趙匡胤,更何況是趙匡胤先罵的。
在文官的一片罵聲之中,沈英五人走馬上任。
第一天上任自然是要拜本部堂官,沒想到林彥升寧可不在家中過年,也不願見到這五個人,灰溜溜的跑去了運河工地。
既然堂官不在,作為工部侍郎,何輝命工部侍郎以下所有官員於工部大堂相賀。
礙於情面,且現在何輝聖眷正隆,工部大小官員不得不聚集在大堂。
看著何輝與五人相互恭維的‘醜惡’嘴臉,很多科舉出身的官員紛紛背過身去。
“沈大人,”何輝笑到:“當日隨本官一同造火炮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今日?”
沈英面北深深一禮:“下官不過一鐵匠,所求只是一日三餐家人溫飽,誰能想到打鐵亦能光宗耀祖?皇恩浩蕩,臣實是無以為報啊。”
何輝說到:“沈大人無須惶恐,從今以後只要忠心任事,造福社稷,想必還會有天恩呢。”
沈英搖頭到:“如此天恩便無以為報,焉敢還有他想?”
此時一同提拔的同僚拍拍沈英,提示他往身後看,大批工部官員面露鄙夷神色。
何輝忙勸慰到:“沈大人無須為此煩憂,讀書人迂腐,想來過些時日,他們自會接受了。”
“何大人多慮了,下官怎會為此事煩憂?”沈英說到:“這些人鄙夷我做不出錦繡文章,我還鄙夷他們不能斬殺敵酋呢。皇上有過旨意,不論讀書,亦或鑽研巧技,都是為保宗廟,為造福百姓,誰也不比誰高尚,誰也不比誰低痞。”
“好,好,”何輝笑到:“沈大人能如是想,便再好不過。”
聽說五人已經上任,雖罵聲不斷,但五人信念非常堅定,柴宗訓欣慰不已。
不過眼下就如何安置勿吉人,讓他不得不又要和趙匡胤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