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來遲,道盡久別重逢。

孫策趕忙為其鬆綁,迎入帳中,把酒言歡。

“能得兄長掛念,也不枉此番受縛。”

周瑜話音微頓,試探著打量孫策,意味深長。

“聽聞兄長在袁術帳下能征善戰,近日更被收為義子,視若己出,想來深得信重?”

收為義子,視若己出,深得信重?

孫策聞言就變了臉色,立刻揮退左右,見四下無人,好一聲長嘆,道盡心中酸楚。

“公瑾有所不知,我若說這義子之名,乃是袁術強逼得來,你可信我?”

“兄長所言,弟無不信。”

周瑜審視著孫策,故意試探。

“只是這袁家義子,天下人求而不得,恨不得取兄長而代之,兄長又何出此言?”

“這正是袁術高明之處。”

孫策面露苦笑,“我即便說出真相,天下也無有信我者!

可笑那些庸庸碌碌,攀龍附鳳的燕雀,安知鴻鵠扶搖而上,一攬九天的豪情?

我本欲假渡江救母之名,以玉璽為質,借兵三千,就此脫離樊籠,開疆拓土,盡得江東六郡,成就大業!”

“兄長妙計!”

周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輕撫衣袖,神色從容。

“果不出弟所料,兄長胸懷大志,志存高遠。

袁術雖為當世諸侯,可逞一時之雄,終究目光短淺,豈配兄長雄才偉略?”

他稍作停頓,眸光微沉。

“兄長欲借兵三千,渡江開疆,此計雖妙,但袁術背後恐也有高人,此計不僅被他識破,且將計就計,以至今日時局。

有此人謀劃點撥,恐怕袁術表面信任兄長,實則心中忌憚,若此時兄長貿然行動,恐生變故。”

孫策深以為然,將壽春宮夜宴燭影斧聲之事道來,周瑜聽罷,亦覺脊背生寒。

“好險!袁術背後謀主,定是看出兄長不甘居於人下,勸其殺之以絕後患。

好在袁術多疑寡斷,尚在猶豫,便以義子試探兄長,若兄長不肯為他所用,恐絕無生路。”

孫策細想來亦覺後怕,“不知公瑾可有良策教我?”

周瑜微微傾身,聲音壓低了幾分,帶著幾許笑意。

“若袁術真有謀主之才,兄長必處處受制,難以脫身。

然,兄長可知為人謀者最大的悲哀?”

話音落下,沒等孫策答話,他便將酒樽擲桌上,長施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