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今得公瑾,大事成矣(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
那袁術可能做到?若他與謀主並非同心同德,縱謀士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吞吐天地之韜略,亦如明珠蒙塵,難以施展,而這便是兄長的機會。”
孫策領會他的意思,一把將他扶起,朗聲而笑。
“公瑾所言極是,袁術做不到,你我兄弟卻可以。
袁術近日舉動反常,必是背後有高人指點,可他剛愎自用,心胸狹隘,豈能事事聽從謀士之計?
我只需暫且隱忍,繼續與他周旋,待得他與謀主離心,便是可乘之機。
今我得公瑾指點,真如撥雲見日,你我勠力同心,何愁大業不成?”
周瑜微微頷首,踱步沉思。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可逞一時之氣,袁術既以義子視兄長,我們便將計就計,對他感恩戴德,讓他認為兄長安於現狀,懈其戒心。
還要委屈兄長,多表孝心,主動為他排憂解難,讓他看到你的‘忠心’與能力,博取他的信任,再圖掌控兵權。
暗中則結交袁營有識之士,曉以大義,讓他們看清袁術虛有其表並非明主。
待時機成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脫離其掌控,屆時攜忠義之士以出壽春,號江東世家互為羽翼,百姓孰不簞食壺漿以迎兄長者乎?
誠如是,六郡八十一州,探囊取物也!”
他掌心虛握,彷彿反掌之間已握住了整座江東!
此時,營帳內安靜得能聽見彼此呼吸聲。
“兄長以為然否?”
“公瑾莫要小覷於我,策生居天地之間,豈能久居人下,受制於庸主乎?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為心中霸業,又談何委屈?”
“兄長如此想,眼下正有一機遇。”
”哦?公瑾所言,可是劉繇?”
”擒獻劉繇者拜將封侯,正是兄長表現之機!”
孫策聽罷,拍案而起,“公瑾深謀遠慮,得你相助,則大業可成,大事可興矣!”
“只我一人,何以成事?欲成大事當盡攬江東人才。”
他目光如炬,看向孫策,”兄長可知江東二張?”
“二張?”
孫策心生古怪,“可是那彭城張昭,字子布;廣陵張紘,字子綱。”
“然也!”
周瑜輕抿一口酒,淡然而笑。
“此二人皆經天偉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江東,吾兄何不聘之?”
“公瑾一路奔波,恐是訊息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