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2/3頁)
章節報錯
西域古道滄桑,心隨列車飛揚,列車從首都繞過,不久進入荒涼山區,儘管有樹有草,但處處現衰敗之色,南方正是收穫季節,瓜果飄香,樹木蒼翠,這裡生命即將陷入沉睡。
樹草只在半山腰之下,多聚谷底,山高千仞,頂峰全是灰色峭壁,高低不一,座座相連,險峻感強,景緻感差,樹木不養眼,峭壁不成景,只有新奇,難以欣賞。
或許這樣的山,才與北方漢子性格吻合,硬朗剛強,扎著頭巾,穿著馬褂,不重外形,只重力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才出首都不遠,還在附近,山野荒涼,人煙稀少,這與童年時嚮往的情景差別很大。
穿過這片山區,列車撲入內蒙,草原第一次親眼看見,或許只是從邊緣經過,也或許真正的廣闊在黑夜時消逝,沒有體會到“風吹草低現牛羊”般意境,萬馬奔騰,氈房雪白,牛羊成群,無垠草原,綠色接到了天邊,這些都沒看到。
草地中常見一些低矮植物,隔著老遠,單個生長,高的成樹,矮的成球,地勢起伏,有些地方裸露出泥土,美感被破壞,遠處依稀還有高山阻攔,並沒有消逝無盡遠的地平線。
南方的紅土地,這裡再見不到,草地之下,是略顯灰白的黃土,顯然沒有紅土地肥沃,隨著列車疾速行進,裸露的泥土,面積越來越大,最終連線成片。
路邊出現胡楊,生命力偉大的代言,戈壁之中唯一能生長成林的高大樹木,長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
胡楊林中,偶有村落,這次看到,下次不知道隔了多遠才出現,房屋就地採材以略顯灰白的黃色泥土夯成,感覺特別低矮,四周常有圍牆,也以泥土夯成,房屋或許只比圍牆高一些。
用泥土夯成的還有跟隨了一路的長城,並不似書本描繪雄偉,只是一面牆,跟隨列車延綿,殘垣斷壁,有些地方坍塌,邁步就能走過,還不時會消失一段,歲月侵蝕,融為平地。
間或有座土包,孤零零矗立荒漠戈壁,那是曾經的烽火臺,歲月侵蝕,風霜洗禮,刮出道道凹槽,剝掉了原有形狀,滅掉了曾經威嚴,只是一座小土堆,如不知道此處曾經是長城,很難與狼煙四起的烽火臺聯絡在一起。
萬里長城,位於祖國西北,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始建於春秋戰國,此後兩千多年,歷朝歷代都在修繕,氣勢恢宏,冠絕古今。
華夏文明,長城承載,黃河孕育,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不到長城非好漢”和“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說法吧,成為勇氣象徵,成為闖蕩江湖的精神動力。
列車在草原上賓士之時,經過了一座類似錢塘江大橋的鐵路橋,一條泛黃的河流,在橋底安靜流淌,有如老家暴雨之後,出現的山洪夾帶了泥沙,被染成濃濃的渾濁色。
不過這裡是黃色,沒有暴雨,沉重內斂,似乎從遠古流來,深黃之色非常接近紅土地的深紅,這就是黃河。
或許已經是黃河的源頭,河面並不是很寬,水也不像特別深,草原地勢平坦,水面看不出流動,折轉草地,沒有堤壩,河水侵吞綠草,看不出流向,遠處青草為屏,看起來更像一個湖泊。
不似課本記載雜誌描述,沒有驚濤駭浪,沒有波濤洶湧,也沒有“一條大河波浪寬”的壯觀,正有晨光,照耀其上,不見波光鱗鱗,只見平面如鏡。
周易八卦,八方八門,西北方居乾位,是為開門,寓意萬物開始,代表大吉大利。此方位利於開國,建立萬世基業。
歷史巧合,秦佔八百里秦川,出咸陽統一六國,南征北伐,萬里江山首具雛形。
這裡還是革命搖藍,黃河之濱,聖地延安,聚集了一群優秀中華兒女,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翻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篇章。
不知道什麼時候,黃土地上開始出現砂石,砂石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荒涼,綠色逐漸退出視野,戈壁到了,隨著戈壁出現,軍列緩慢爬高,進入甘肅,這裡屬於青藏高原。
軍列穿過嘉峪關,來到玉門,到達終點,附近不遠,就是低窩鋪,改由摩托化行軍,佔領陣地,準備打靶。
低窩鋪原本是一個小村莊,戈壁風大,掘地成窩而居,所以得名。我們的居住的營房,充分體現這一特點,不知道什麼年代建成,半在地下半在地上。
看似簡陋,卻相當暖和,戈壁無垠,西北風呼嘯,夾帶著天山冰雪寒冷,外面颳得臉龐生痛,裡面完全能夠遮蔽。
剛從四季如夏的最南,到四季如冬的最北,確實有些不適應,每天訓練結束,最想的就是早點鑽入地窩。
還有不適應之處,旁邊溪流,鑿渠而成,流淌的是從天山引來的冰水,以此水洗漱洗衣物,雙手探入其中,寒冷能滲入肌骨,沒有哪個敢長時間浸泡。
這裡是真正的戈壁,滿眼望去,全是砂石,顆顆細小,超過小孩拳頭大的都難見到。
綠色只在營區附近,才能零星見到,駐紮在這裡的部隊,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努力,才栽種成活,特別耐寒的榆樹,營區周圍也有一些,生命力相當頑強,掛滿綠葉。
營區之外,再難見點滴綠色,植物也有,太過稀少,偶爾才能見到,屬於荊棘類植物,這裡被叫作“駱駝刺”,單獨一顆,低矮生長,顏色枯黃,枝上無葉,全是一根根的刺。
這裡晝夜氣溫相差非常大,正千時驕陽高掛,外穿一件冬裝就行,晚上裹著大衣都覺得冷,陣地上安排了戰士站崗,晚上查崗,總能見他們跺著雙腳不停走動,藉此取暖,保持體溫,抵抗寒冷侵襲,相當艱苦。
時差在這裡被明顯擴大,晚上到九點多鐘還不見天黑,早晨四五點,天已經大亮。
如此強烈的溫差,生長的水果糖份特別足,漳州是水果之鄉,此時發現竟然完全無法與這裡相比,品種豐富,數量充足,當地村民,總有一車車的拉來叫賣。
哈密瓜、黃河蜜、戈壁醜梨、葡萄、蜜桃、沙地西瓜、金瓜等等,不論哪一種,一口下去,甘甜能夠沁入心脾,滿口粘牙,汁液流出,沾上衣物,粘稠的難以清除。
高原氣壓低,不用高壓鍋,水無法燒開,部隊準備了大量瓶裝礦泉水,發到了班排,保證日常水份補充。有些人礦泉水與村民交換,如此便宜,一箱礦泉水,能換一大堆水果。
每種水果,留下的甘甜,都記憶深刻,其中有兩種更甚。一種是戈壁醜梨,真正的名字叫什麼沒人探究,因為形狀太不規則,相當難看,被我們叫成了戈壁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