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藍球或許帶球技術比他出色一些,但他比我高大,有天生優勢,排裡戰士說防不住我,對於他而言,卻是擋不住。

不得不說,有些東西是天生的,比如身體素質,比如智商情商,對於我而言,這位同期畢業的排長,似乎處處壓制,儘管我有戰士經歷,熟悉部隊生活,瞭解如何與老兵相處,但是很明顯,戰士們更願意與他親近。

差距就在這樣的比較中,日漸加大,或許自己也有些長處,得到這位同學的認可,當然也有連隊只有我們兩個排長原因,兩個的關係越來越親近。

連隊位置偏僻,生活單調,無人可以排遣寂寞,只有我們之間,似乎才能暢談溝通,兩三百米外的村莊,成了我們倆常去的地方,常常在連隊熄燈之後,悄悄的溜出去,在村莊小店,要上點啤酒,要上點零售當作下酒菜,能吃到半夜才回。

連長總能發現,兩個都是業務骨幹,發現之後,常有一聲“又去喝酒了”,然後沒事般離開。

兩個自覺,這次我請,下次他付賬,些許工資,基本上都花在喝酒上,年底新兵入伍,再次到新兵連擔任排長,與其他連隊同學相聚,其中那位特別能寫者,說自己存了有近兩萬,被他震驚到,平時喝酒不覺,我們的存款只有小几千。

這次的新兵連,與往年有太多不一樣,首先是地點改變,營部改建,汽車連搬到營部,老汽車連作廢,新兵連也設在這裡,之前的老營房被合理利用,成為新兵連宿舍。

這一年新分配的排長特別多,比如我所在的儀器排,同時分來兩位學員,彰顯了臺海一線的重要,和當前的緊張形勢,這些排長都被安排擔任新兵連的班長,人數不夠,個別由新兵班長由老兵擔任。

士官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儘管有許多戰士不願意留隊,上級命令一下,黨員和班長必須服從,加上一些貧困地區入伍的戰士,自願留隊,各個連隊計程車官名額,都全部完成。

作出貢獻最大的應該是九八年兵,本來最後一年就可以退役,因為士官制度改革,還要再留兩年,九七年兵面臨退伍,一期三年,加上兩年義務兵,留任一年即可回家,一年的時間,離隊津貼從不到兩千元變成近兩萬元。

我再次被安排到新兵連擔任排長,其他連隊有些變化,比如二連,第一年去擔任排長的那名部隊生,換成了同期畢業的本科生,也就是那名特別能寫的同學。

漳州這幾年進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幾乎一天一個樣,老百姓有錢,手機已經進入普通家庭,我們也都購買了手機,沒人好聯絡,其實只是當作了跟隨潮流。

電話費卻不便宜,即使不打電話,每個月也要交五十元座機費,老家相對落後,手機還屬於高階消耗品,家裡一般都是固定電話,訓練之時,衣服摩擦,稍不注意,手機就會拔出去,裡面只有家裡固定電話,因此常常響起,父親接到,喂喂幾聲,不見迴音,就聽一段我們訓練場上的交談。

新兵連期間,這位特別能寫作的同學,表現出特有的睿智,高瞻遠矚,對幾位同學一一作出評判,部隊生的評價不高,說我最多能當連長,另外一個部隊生則只能當營部參謀,而他自己能到正營。

不知道他依據的是什麼,或許寫作出色,得到營團首長肯定,有了些飄飄然,也或許是對部隊年輕化、素質化要求,有深刻理解。

後來事實證明,他的評判出奇的準,我在正連位置轉業,甚至比他的評判還要差上一些,只當了一年不到的代理連長,另一個部隊生營部參謀位置上轉業,而他確實混到了正營。

儘管我們當時對他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當時軍隊推崇年輕化高學歷已成定局,部隊生在這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年齡大學歷低,無法彌補。

新兵連結束,首次請了探親假,得到批准,彆著手機回家,著實炫耀了一陣,屬於高消費,老家還沒有普及,連學校那些善追新潮的年輕教師,都沒有哪個購買。

家裡和親戚朋友開始為我張羅婚事,介紹了不少物件,鷹潭的堂兄最積極,在我路過之時,帶到他的一位同事家中,開火車的司機,年紀不小,女正當婚齡,準備了一桌子的豐盛大餐。

與這位正當婚齡的少女,單獨接觸,得知她也在鐵路上班,心高氣傲,接觸之後,覺得文化程度太低,沒有共同語言,感情扼殺萌芽狀態。

其實不止這個原因,還是因為受到刺激,分在一個連隊的那位同年畢業本科生,常能見連隊主官,甚至是營團幹部,為他介紹物件,卻沒有一個給我介紹。

給他介紹的物件都不俗,教師和單位工作人員,這是最普通的,有一次聽說介紹的是廈門的一位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有一次聽說介紹的是南空後勤處一位處長的女兒。

差距感此時,再次擴大,這是真正無法彌補的差距,從中可以看出領導的關心和看重,似乎昭示著,與他相比,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一年沒有打靶任務,但是駐訓依然如期開展,這一次地點在四連,帶隊訓練的是調任作戰訓練股長的老連長,少了些老面孔,多了些新面孔,乏善可陳。

參謀長沒有出現,到了國防大學參加培訓,一位副團職幹部能有此殊榮,一時傳為佳話,被所有人津津樂道。

正是季節,芒果荔枝桂園成熟,高掛枝頭,返回連隊時,軍用卡車拉著兵器,天氣炎熱,車廂頂篷布被取下,根根支撐篷布的鋼管,彎曲成半圓,插在車頂,正好當作扶手。

作為帶隊排長,我也站在車廂,令人感動的一幕出現,紀律約束,作風養成,卡車穿行,兩側果樹夾道,枝條都能伸入車廂,熟透了的果實點綴一路,伸手可及,無論新兵老兵,規規矩矩站立,沒一個伸手。

有時果實拂面而過,彎了彎身側讓,部隊講軍民魚水情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被譜成曲成為眾多軍隊歌曲中的一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哪怕進入新世紀,依然牢記,嚴格遵守,這樣的心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從車廂飄起。

沒有打靶任務,團部因此決定組織一次閱兵,成為評判一年訓練成績的重頭戲,營連都非常重視。

營部特別組織集體訓練,一段時間常聚在機場附近機窩,特別建造掩體用來掩藏戰備飛機,前面有寬闊水泥場地和水泥通道,用來保證戰鬥機順利轉體和通行。

依照慣例,閱兵時間都定在國慶,天氣火熱,水泥地面溫度更高,與戰士一樣的要求,而且是第一排面,感覺訓練特別艱苦,每次上場都在盼著早點結束。

嚴厲訓斥過我的營長,鬧出過一個笑話,為檢驗訓練成果,也是排練需要,他代替團首長,模擬閱兵過程,喊著“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一個個連隊走過,方隊怒吼,相應回答“首長好”“為人民服務”。

有一次不知道是因為特別緊張,還是因為特別放鬆,走到我們連隊面前時,喊了聲“為人民服務”,一時寂靜,方隊不知道如何回答,場面窘迫,營長顯得特別尷尬,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緊張訓練之餘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