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初三時教我們英語女老師,長得年輕漂亮,形象和藹可親,我很喜歡上她的課,因此英語成績一直不錯,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前幾名。
後來,同學中有人說她壞話,認為她言語輕佻作風不好,我在道聽途說的情況下,竟然相信了,心底藏著些許失落,逐漸對她產生反感,英語成績由此下滑。
所以我對教師職業產生誤解,聽信了社會傳言,得知父親的想法是讓我成為一名老師後,徹底失去了學習興趣,成績開始搖擺不定,有時下降得特別明顯。
父親還未能理解,認為是基礎還不夠紮實,為我爭取了休學一年的機會,還鼓勵我繼續努力,爭取一次考上高安師範,而我聽了之後,更加失落,休學一年,成績不升反降。
我是這樣的心性,並不代表其他學生也是這樣,許多農村來的孩子,他們學習非常刻苦,非常努力,非常自覺。
學校後面的杉木林,前面的稻田,旁邊的水渠,河邊的草地沙灘,常見他們三三兩兩,手拿課本認真背誦,一段時間我也曾這樣行走期間,很多時候當作了遊玩,背出的課文,學進去的知識並不多。
學校的寄宿生,與會埠中學差不多,住得是集體宿舍,吃得是家裡帶的一罐乾菜,寢室擁擠潮溼,一段時間流行疥瘡,傳染性很強,幾乎每個寄宿生都被感染。
這樣差的環境,依然不能阻擋他們用功,不管寒暑,每天早晨四五點,他們許多人就已經起床,在教室點上蠟燭背書,晚自習結束之後,還會留下複習,直到深夜才回寢室睡覺。
算起來,他們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超過六小時,個別甚至不足五小時,每天堅持,無論颳風下雨雷打不動。
甚至社會風氣對他們也沒產生影響,“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想而知,他們身上渴望走出農村擺脫貧窮的願望是多麼強烈。
我跟著父親吃食堂,再不用整個星期吃乾菜,住得是教師宿舍,真的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短暫的舒適,使我很難有像他們那樣的努力。
有時父親回去,我甚至會端著食堂打來的熱菜,到宿舍中與他們分享,有時調皮,晚上還與他們擠在一起睡覺,同學勸我宿舍髒,會染上疥瘡,依然我行我素,結果再被感染,害得全家都跟著染上。
在父親的要求下,每天清晨,我會沿著學校門口那條馬路跑步,一直跑到通往縣城的主幹道,再跑到那座大橋,做些伸展運動之後,再回學校。
期間常能碰到班裡的一位女同學,她是我們班的第一名,家就在學校附近,是走讀生,初中時,男女生之間依然有三八線,從來不講話,碰到之後從未打過招呼。
班裡還有一位女生,也和她一樣,成績始終數一數二,他們的家庭條件應該都不錯,父母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她們一個考上師範,後來回到澡下中學任教,一個考上大學,在外成家。
軍校休假時,我見到了在校任教的這位同學,我問她初中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刻苦,她回答說不想比別人差。或許另外一個女孩也是這樣的想法,簡單的理由,往往成為改變一生的信念。
男同學中,更多的應該是為了擺脫農村命運,我有個同班同學,學習成績一般,卻非常努力,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從來沒見他玩過,或許正是抱著了這樣的想法。
努力是有回報的,這些農村同學,有的直接考上了醫校、師範等中專類學校,個別差了幾分,當時有政策,交一定的錢之後,可以當作委培生入學,畢業後一樣分配工作,有幾個就是這樣擺脫了農村命運,隔壁王姓家最小的兒子,正是透過委培,進入高安師範學習。
還有一些考取了一中、二中,他們中有不少考取了大學,其中有一個考取的是浙江大學,部隊服役時,正好位於我們連隊旁邊,偶然之下相遇,認知了他們的大學生活,對我最終走上考軍校之路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