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車稻穀,浸透農家一個季節的辛勤汗水,代表一個季節的收穫,到了糧站之後,等待工作人員驗收,一旦合格,就能變成一疊疊鈔票,用來貼補家用,交小孩的讀書學費,購置稻種和肥料,修補勞作器具,等待來年再次投入辛苦勞作。
豐收有喜悅,但喜悅來得並不是那麼順利,那時候的糧站,對稻穀的驗收非常嚴格,如果驗收不合格,一車的糧食都會拒絕收購,對遠道而來的農家,打擊非常大。
地面潮溼,曬墊太少,晴天不夠,稻穀有時曬得不透。風車扇谷不夠徹底,有時裡面還有癟谷。曬墊收卷,夾起地面沙土,有可能摻進稻穀之中。
這些都能檢測出來,工作人員手裡有個長長的圓柱形釺子,長而尖細,中間有道槽,是特製的稻穀驗收工具。
到達糧站之後,檢驗人員將釺子猛的插入糧袋,帶出一些稻穀,觀察之下,如果砂子或者癟谷太多,就是不合格。拿出幾粒稻穀放入口中,咬動之下,如果不夠脆帶點軟,就是沒曬透,也會被認定不合格。
全鄉的稻穀集中這一時段送到糧站,工作人員是非常忙碌的,每個檢驗人員身邊總是圍著一堆焦急的糧農,秋季還好些,夏季天氣多變,遇到暴風雨,連躲都沒地方躲,遮蓋不及時,一車的稻穀,可能都要淋溼。
好不容易等到檢驗,合格之後,立刻將糧袋扛進糧庫,裡面我曾經跟進去過,空曠而又寬敞,三四根長長的木料釘在一起,上面又釘著一段段橫木,當作梯子,一直通到高高的谷堆上。
糧袋必須要扛到最頂端,扛上去之後,帶著一陣輕鬆,重重的將糧袋扔下,開啟袋口,金黃的稻穀倒入谷堆,順著坡度傾洩而下,如沙子滑動的“滋滋”摩擦聲,透著一絲歡快,笑容也像稻穀,堆積在大人臉上,此時收穫帶來的喜悅,從心底流露。
不是每一家的稻穀都能驗收合格,有時一釺子插入,發現存在問題,往往代表整車不合格。每當這個時候,糧農無不滿臉恐慌,央求檢驗人員再多檢驗幾次,多檢驗幾袋。
焦黃而又黝黑的臉龐,憂愁如同密佈的皺紋,一起堆積,碰到心軟一些的檢驗人員,可能會多檢驗幾袋,那樣只要處理好有問題的幾袋就行了。
遇到態度生硬些的檢驗人員,宣判了整車不合格,再多的央求和辯解,都是那麼蒼白無力。那個時代就是這樣,唯獨一家,不賣給這裡,沒有地方再可以賣。
每次賣糧,總能碰到檢驗不合格的事情發生,無奈的糧農,委屈的將稻穀從車上卸下,再次在糧站的空地上晾曬,或者搖起風車,將稻穀重新吹一遍。
我還見到過突然下暴雨,糧農們匆匆忙忙的取來雨布遮蓋,這時無法再檢驗,也無法卸車,一直要等到雨停。
常有農家因為遇到暴雨或者檢驗不合格,糧站中露天留守一夜,真不知道他們這一夜是怎麼的心情,又是怎樣度過,好在我們家賣稻穀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聽父親說,他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糧站工作經歷,因為檢驗時心太軟,把關不嚴被領導發現,又被辭退回來。至於是怎麼去的,做了多久,涉及個人隱秘,或許又有著一段傷心,父親從來沒有說過。
相比渣村糧站的遙遠,鄰鄉澡下的富溪糧站,可能要近一半以上,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村裡幹部提了意見,也可能是上級體察到不易,我們村的稻穀,可以到富溪糧站售賣。
楓壠大隊可能是會埠最偏遠的山村,與澡下的曲湖大隊毗鄰,沿著我家門前的馬路往東,穿過一個小山坳,那裡就屬於尖角大隊,最近的曲湖生產隊,距離我家只有五六里路。
曲湖的北面山腳,就是東山下生產隊,那裡有大姨家的農田。曲湖與柏林接壤,東山下與坳上接壤,走動經常,交往頻繁,互有親戚,嫁娶不斷,通婚成俗。
通往富溪糧站的路,在經過尖角大隊的上裡河之後,進入澡下的主幹道,往右直通富溪糧站,往左直通澡下公社**所在地,距離差不多,都是三四里的樣子。
從我家出發,相比於到會埠,到澡下也將近縮短了一半路程,村裡購買東西,或者有人生病,一般情況下更願意到澡下。可能因為澡下更閉塞,澡下的東西稍微要比會埠的貴上一些。
路也更平直,只有交界處的山坳,權屬不明,沒有鋪砂石,路基也較軟。山坡上是黃土路,農田處是泥土路,晴天還好,遇上幾天雨,黃土路滑得不能行走,泥土路幾乎像耕耘過的農田,無處可以下腳,騎車經過,常深陷其中。
富溪糧站不但近,檢驗也相對要寬鬆些,賣糧的人也不如渣村多,糧庫規模卻不相上下,自從到這裡賣糧,很少能見到如同渣村般的擁擠和熱鬧,也很少能見到有糧難賣的無奈和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