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田間勞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家裡田地太多,記憶之中,從我五歲的時候,開始幫助母親幹農活,姐姐也是一樣,她做的農活比我更多更重。
第一次是到田裡幫母親踩脫穀機,然後是到田裡拾稻穗、遞秧苗,再然後隨著年齡增長,割稻子、插秧、耘禾苗,最後整理農田、挑擔,農活十八般武藝全部學會。
最初幹農活,一會兒母親就會放我們去玩,這時最喜歡跟在滾田的“必松叔叔”後面,泥水四濺,水花翻起,帶起一片鯽魚翻騰跳躍,一邊追逐一邊抓取。
秋天水稻收割之後,會放幹水,養上一個冬天。養田好處很大,能夠渴死凍死害蟲,以及害蟲產下的蟲卵,能夠使土壤變得更加彭鬆通透。
有些人家還會栽種紅花草,來年犁田時掩埋,可以漚製成肥,還有的會栽種油菜,既能透過油菜根系改善土壤,又能收穫菜油,母親勤勞,每年都會栽種大量的油菜。
栽種油菜,在秋收之後進行。將剛收割完秋稻的田地,挖成一條條壠,疏密有致的點出一個個小洞,放入油菜籽,再用土掩埋,經過一個冬天,恰好在春耕之前成熟。
秋收之後,農村正式進入農閒時間,忙碌了春夏秋三季的山民,這時都比較清閒,一般只做一些零散的農活,比如修整農具,清理牛圈、豬圈、雞舍,清理自家的茅廁,漚制農家肥,進山砍柴等等。
相對於水田勞作,避免了太陽底下直接受烈日暴曬,避免了長時間的彎腰受苦,也不用像收割栽種水稻一樣,要搶季節搶天氣,比較隨意比較清閒。
母親太過勤勞,秋收之後還栽種大量油菜,給我們帶來比別人家孩子更多的勞累。大人清閒,小孩子事自然少,他們都在歡快玩耍,而我們又投入栽種油菜之中。
清理家禽圈舍和茅廁,不但有利於衛生清潔,挑入田地,也是最好的農家肥。茅廁和雞舍的糞便,一般都是用來給菜地施肥。牛、豬圈中的糞便,不但遺留消化不了的粗糙纖維,還夾雜著用來給它們當鋪墊的稻草,不利於菜地使用,都是在秋收後挑到田地中,經過一個冬天的漚制分解,成為田地的養料。
種得油菜太多,牛、豬圈清理的糞便不夠,母親就帶著我們漚制農家肥。通常的做法是找一片荒地,將草皮一片片鋤下來,等它自然涼幹之後,再堆積在一起燃燒。
草皮帶著厚厚的一層草,還帶著一層薄薄的土,草燒成草木灰,土在燃燒的作用下變得特別鬆散,與草木灰摻雜在一起,被統稱為“火土”。
“火土”的肥力比家禽的糞便更強,用籮筐挑到油菜地,一把把的灑在點播了油菜籽的小洞中,農村將這個稱為“掩肥”。灑了“火土”的油菜,生長的特別快特別壯,更不容易倒伏,更不容易生蟲,更加飽滿顆粒更大。
油菜地越多,需要的“火土”就越多,母親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因此我們羨慕的看著鄰里的小夥伴歡快玩耍,被父母趕著挑牛糞豬糞,扒草皮漚“火土”,又要挑到油菜地,一個坑一個坑的“掩肥”。
水牛喜歡翻滾踩踏,豬特別喜歡到處亂拱,它們的圈舍可不是一般的亂一般的髒,天氣暖和一點就光腳,寒冷一點就穿雨鞋,進入裡面如同踩進爛泥。
特別是牛圈,能深到膝蓋,連腳都拔不動。稻草攪在其中,很難清理,要用鐵鈀使勁揮下,才能挖起,裝入“高撘”挑到油菜地。一年積攢,牛圈的牛糞是那麼多,常常要挑上好幾天,才能徹底清理乾淨。
農家珍惜肥料,表面的牛糞清理之後,浸透了糞便的那一層土也會挖出,挑到農田。因此,農家的牛圈,都是深深下陷的,一年比一年深,經年之下,往往能深達一兩米。
扒草皮也不輕鬆,之所以叫荒地,是因為實在無法開墾,否則都會作為自留地開墾出來。一天草皮扒下來,手常常要磨出血泡,這樣的荒地夾雜碎石,如果沒注意,一鋤揮過,震得虎口生痛,甚至裂出血來。
到了來年,油菜成熟,在春耕即將到來之際,還未先嚐春耕插播之苦,就要先受收割油菜之罪。油菜不比水稻,長得跟小樹一樣,與其說割不如說砍。
收割好油菜,挑回家中,攤在“曬墊”上晾曬,油菜莢乾枯開裂,再用棒錘敲打,油菜籽就從油菜莢中全部彈出,用籮筐裝好,抽出空閒時間,送到附近的“油榨”坊榨成油,解決一年的炒菜用油問題。
油菜割完之後,留下的油菜根是不能留在田地的,無法及時腐化,會傷到人畜的腳。又要一個個拔出,扔到地外,漚制“火土”。因為栽種油菜,母親一年四季都顯得那麼忙碌,難見有一刻清閒。
忙活完油菜,已經是春耕開始。趕著老年將田地耕犁完之後,再放滿水,蓄積上一段時間,使泥土吸足水變得鬆軟,方便插播秧苗。這時就要用到一種特別的生產工具,將犁完的變得平整,以利於秧苗均勻受到灌溉。
這種特製的生產工具,當地人稱為“嚕嚕”,木匠以堅硬雜木製作,前後有踏板,中間是一個轉輪,轉輪也是木製,上面密密的交錯排列著一個個竹子製成的齒。
使用時,人前後兩腳站在踏板上,老年拉著上前進,高的地方多滾幾次,一般就能將田地平整。“嚕嚕”轉動,還能使泥土與水進一步混合,更有利於栽種秧苗。
“嚕嚕”是山民的叫法,為什麼這麼叫,一直也沒想清楚,或許象聲詞,因為“嚕嚕”在水田中轉動前進時,泥水帶起發出的正是這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