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章 變化(第1/3頁)
章節報錯
上位者權衡利益得失,並根據眼前以及未來的回報,再減去不得不損耗的部分,看看在這樣的情況還能不能有得賺。
大秦帝國把煙城摘出來,由此它損失了什麼呢?
一座城池的絕對掌控,然後,似乎就沒了!
看似名聲有損,可實際上這種損失在多方權衡下,幾乎可以忽略。
那皇室方面又得到了什麼?
擴張的地皮本身就不屬於大秦,轉手一賣,一租,就是最直接的經濟來源。
此外,繁榮的商貿帶來極多的稅費,又是一筆不容忽視的經濟來源。
還有,眾多大勢力的入駐,給最近的大秦提供了最佳的招引人才的地方。
另外,這一座城池的海量利益,以及相關聯的十數萬裡的商路,將會調節、轉移整個朝堂上的矛盾。
再還有,某些勢力發展受限後,可以適當轉移,緩解地方上的一部分壓力。
再者,煙城畢竟名義上還是屬於大秦,那作為一座人才輸出和培養的所在,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還有一些效果不是那麼明顯,卻已經在逐步顯現的好處,正向整個四國之地昭示著獨屬於煙城的魅力。
當然,也有一些憂患意識特別強的,他們認為“煙城”就像是一艘船的底倉漏洞,人越多、勢力越複雜、漏洞就會越大、變得更加危險。
這並非完全沒道理,只是沒那麼有道理。
跟大秦相接的只有大金和大魏兩國,所以大漢不會跨過好幾萬裡的大魏國土,來隔空突襲完全不相接的大秦。
至於大魏,就算有想法,“通靈境”的大量高手調整、戰線軍團調動,都很難完全掩飾掉,更何況,若是在突襲大秦西部時,大金抓住機會跟大秦聯手出兵,甚或只是大金一方單獨出兵,都極有可能重創大魏的東部戰線。
所以在不重挫大金帝國的前提下,大魏和大漢根本不會與大秦出現根本利益的衝突。
至於大金帝國,目前倒是走上了一個極端,也被諸多勢力看在眼中,可就像是船大難掉頭,目前過度繁榮的大金帝國商業氣氛濃厚,上層人士的生意圈已經遍佈四國之地,只是打仗對各方生意有利有弊,一時難有定論,中下層人士想發展,可出路極少,所以他們踴躍的想挑起四國大戰,名義上卻喊著“統一”的口號,暗地裡還是想要靠著擴張的土地帶來自身的利益。
所以若非得以,煙城不會成為四國大戰的突破口,反而會隨著如今諸多勢力的持續入駐,變成一個被多方謹慎維護的極為特殊的區域。
而隨著“定安號”的落地,以及三百艘渡船數百萬人的到來,這種特殊性已經非常顯眼。
不知是不是特意的緣故,在“定安號”沒落穩之前,其他三百艘渡船都只是緩緩下降,似乎在說“您先請”。
如此情景自然被很多人看在眼中,所以更想好好看看,到底來的是何方神聖!
不同於上船的緩緩登高,下船之時沒了陣法的護持,眾人便隨意了很多。
天淵七脈、城主府約莫將近萬餘人,一躍而出,便站在了蘇清河等人的前方。
即便渡船的主事和廖爺都未出現,可僅僅只是北顧城主、七脈家主、族老、長老等人,便給蘇清河等人極大的壓迫力,似乎彼此的“通靈境”根本就不是同一個。
蘇清河等人暗自感慨一句:果然是人才濟濟!
不獨是眼下的這群“通靈境”實力非凡,就連後方的少年也各露鋒芒,如此人才,四國之地恐怕很難找出來。
可震撼不止於此!
北顧城主他們下船後,第五層的諸多“通靈境”也一躍而出,看其數量,竟是比最先出現的這些高手還多一些。
蘇清河、俞興的後背都微微冒汗,感覺局面在極速失控。
北顧城主主動上前開口:“我們一行人也只是過來參加拍賣會,其他人也是來見識遊歷一番,希望蘇城主能夠行個方便。”氣氛隨著話語變得輕鬆了起來。
蘇清河見北顧如此客氣,也稍鬆一口氣,爽朗一笑道:“北顧城主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今日得見,足以快慰平生。”
北顧笑著點了點頭,然後朝著蘇清河一一介紹各家的族長、族老,算是給足了對方面子。
他們寒暄間,其他渡船也一一停穩,從中走出熟悉的、陌生的面孔,心中感想也各有不同。
有那歷次大戰後倖存的僱傭兵,再見煙城時,差點淚崩。
有那初次走出天淵城,又是第一次來到煙城的少年,心中略顯激動,很想拖著好友立馬一躍入城,不過最後還是選擇穿過茫茫人海,感受此地風情。
尉遲清明望著從渡船上走下來的一個個宗門弟子,心中極是快慰,大笑著迎上了領隊的歐青峰。
可當尉遲清明臨近歐青峰之時,卻感覺對面有種淡淡的壓迫感,不由臉上笑開了花,連聲道:“恭喜,恭喜!”
歐青峰迴以淡淡的微笑,沒多說什麼,當先而行。
至於諸多的長老、弟子想幹嘛,那就隨他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