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抵達(第1/2頁)
章節報錯
渡船的訊息一道又一道的傳來,讓人能夠準確地知道具體的方位,這一切,全都得益於大秦軍方沿途建造的堡壘,以及沿路撒下的探子。
而此時的城主府裡面已經沒多少人,城主蘇清河、俞興帶領著一大幫人,早早就在臨時修建、尚未完善的城外渡頭等候。
三百艘渡船、再加上一艘“定安號”,若是一字排開,要是沒個上千裡的空閒地帶,恐怕都安放不下,所幸如今城外靈獸寥寥,倒也不缺地方停靠。
蘇清河、俞興提前等候是應有之義,畢竟歸來的渡船上皇子皇女好幾位,還有功高權大的皇叔,幾位軍團的首領,個個都為大秦帝國爭奪了榮譽。
當然,趕來的遠不止蘇清河、俞興,還有城內的每個勢力,多多少少都有人前來,為的就是儘快接觸、瞭解,懷抱的目的也是各自打譜。
這麼你一群,我一群的,很快規模就“蹭蹭蹭”的往上升,再加上那愛湊熱鬧的、想漲點見識的,烏泱泱的一大片,差點都能把這臨時的渡頭包圓嘍!
不過若是細細看去,勢力與勢力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哪些勢力強大,其餘人便隔得遠一些;哪些勢力交好,便在時不時的交頭接耳;哪些勢力不對付,自然一副凶神惡煞,恨不能砍上兩刀的表情。
就算是同時佔據一大片地盤的一個勢力,裡面的山頭也各佔方位,比方說大秦帝國這邊,城主府是獨立的一方,軍方代表又屬於另一山頭,此外,各個皇子的附屬勢力和聯盟代表又佔一角,皇室宗親方面又有人,就這麼一大圈套著一個個的小圈子,組成了大秦帝國的迎接大隊。
不獨是大秦帝國是這般,大金、大魏、大漢皆都如此,只是迎接的隊伍人數沒這麼多罷了!
旁邊一些的位置,“劍門”的尉遲清明偕同兩位長老,以及負責“劍閣”的二十餘位弟子站在前方,他們人數雖少,境界也不佔多少優勢,可個個精氣神飽滿,仿若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
沒人會小覷“劍門”此時的“落寞”,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其中一艘渡船上有一百餘位“劍門”的通靈境,而且,那數千位弟子在未來,也有很大的機會更進一步。
光是想想,就覺得恐怖!
“劍門”是如此,雲霞山、星辰閣也是這般!
而最讓人感興趣的依舊是那一艘“定安號”,以及來自天淵城的“天淵七脈”。
不為其他,只因為“定安號”是唯一能夠穿越封禁之地的渡船。
偏居一隅的四國之地並非一直如此,早幾千年,封禁之地並沒有任何異常,他們與“豐洲”也能正常貿易往來,可後來一場神秘大戰爆發,不知因何緣由,四國之地就這麼被生生封禁。
後人自不甘困死於此,於是各展高招。
可上面往北就是封禁區域,其中兇險、異象迄今都沒人能講清楚。
往西面前進是靈獸縱橫的“十萬靈山”區域,到底有多少種靈獸生存其間,估計也沒人知道。
往東則是無盡
海域,除了零星幾個島嶼外,越往外去越危險,至餘能夠通向何方,估計就是長年生活在海上的老人都不知道。
往南是那毒氣瀰漫、沼澤遍地的人類禁區,至於裡面到底有什麼,恐怕活著看到的人還未走到安全地帶,便已經化為枯骨。
四國之地的四方,便像是一堵堵的無邊無際的高牆,把四國死死的困在當中,裡面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也走不進來。
當然,凡事無絕對!
在距離四國之地十數萬裡外的“天淵城”,他們便屬於其中特例。
這座孤城被靈獸們團團包圍,即便四國之地的皇室都隱隱約約聽說過,有這麼一座奇特的城池存在,可身為上位者,必須在風險和回報之間取得平衡。
值不值得冒如此奇險,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多方權衡的大問題。
四國並非一統的王國,邊境線上常年駐紮數以千萬計的將士,時刻都要面對來自其他國度的威脅。
此外,位於西部的國境線上又要防範更強大的靈獸,再加上內部階級矛盾,派系之爭,勢力圈地劃界等等,可以說,已經沒多少心力去探一探那十幾萬裡外的風景。
當然也有雄心勃勃的帝皇不甘困死於此,派人出海東行,差人組隊西挺,甚或闖一闖北方的封禁之地,可結果一次比一次失望。
財物的損失已經足夠痛心,可那些有志開拓的英傑卻無一生還,怎不令人忌憚?
而如今,在四國歇戰,舉國之力西進“天淵城”,並取得了累累碩果後,更得到了一個個夢寐以求的機遇,那就是有機會走出去!
“走出去”,一個簡單、卻又費盡心血的結果。
很多人在聽到這等訊息後,他們的人生目標也悄然隨之改變。
“為國盡忠”“統一四國”“晉級‘通靈境’”這樣的口號或者說目標喊了很多年,早就讓人感覺人生似乎也就僅止於此。
可如今,一個更大、且又有機會實行的“新人生”“新目標”出現,自然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