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天上的戰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祿從前只當龍是傳說中的幻想生物而已,沒怎麼仔細研究過,但自從來到天垣世界,繼而接到穿越任務,跑到哪兒都能聽聞相關龍的訊息,他終於明白:這龍,它是真有啊。
首先天垣世界便有妖龍的傳說,據說曾經肆虐海上,七千多年前被一夥強者給剿滅了,還有傳言,說如今生活在海上諸島的那些蠻族,不少身上就帶有龍的血統。這還真是跟地球上的傳說很相似,說龍性本淫,跟任何動物都沒有生殖隔離,逮誰上誰,上誰誰懷孕……
然後虛梵世界有妖龍傳說,並且還真給召出來了妖龍的影像;福瑞世界裡那道山隙,張祿在其中見到一截斷尾,觸其鱗片,彷彿是龍……如今跑清玄世界來,這裡竟然也有龍!
地球上的龍,最著名當然是中國龍,中國龍在最初的傳說裡只是一種靈獸而已,無所謂善惡,後來逐漸正面化,近似於神祗,甚至成為了帝王的象徵——《史記》裡就記載著劉老太太讓龍給上了,然後生下劉邦的傳說,這龍若是惡物,司馬遷膽敢這麼寫,那就不僅僅是割***可以解決問題的啦!
當然啦,傳說中的龍也是會作惡的,但就如同神靈降災一般,人們首先會反省自己的作為,而不會由此隨意怨懟於龍。作為個體,或許也有反面的龍,但多要加上“惡”字、“孽”字以作區別,並且鳳毛麟角。
其它文化系統中也大多有龍,比方說美洲古代文明,比方說印度古代文明,比方說歐洲……雖然名稱不同(美洲的叫羽蛇神,古梵語中龍和蛇為同一詞彙),但基本上都屬於爬行類,那是不會錯的。至於古埃及、古兩河,張祿沒有研究過,不清楚。
這些龍也跟中國龍一樣,大多屬於中性或者正面角色。即以歐洲的龍為例,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龍基本上充當財寶看守者的角色,可能貪婪,但並不邪惡,要等基督教興起以後,才逐漸轉變為邪惡化身。
因此可以說,探求本源,地球上各文明中的龍最初是無善無惡的,甚至多少還偏向善一點兒,但在天垣、虛梵乃至清玄世界中,貌似龍一開始就是邪惡的象徵,往往要在它名字上加一“妖”字,以示其害人的本質。
為什麼會這樣呢?文遺山給出了一種答案,據說乃是從某個穿越過的世界裡,聽高人所講述的——
龍是天界的土著生物,而人自然是生活在地上——也就是普通三維世界——的,後來得了仙道傳承,破境飛昇,就跑天上去跟龍族混居了。兩個外貌、文化、傳承完全不同的種族呆在一塊兒,肯定會鬧矛盾,生齟齬啊,其中還有沒有爭搶資源的事兒,那就誰都不清楚啦。總而言之,最後龍和人……不,應該說是和仙發生了戰爭,龍族大敗,於是另闢蹊徑,謀求轉機——
我正面戰場打不過你,那就去抄你的老窩,斷你的後路吧!
仙的老窩當然就是凡間,是眾多三維世界,人類本是仙的預備隊。所以龍族就陸續降臨到各三維世界,肆意殺戮,甚至想要絕滅人類——我只要把人都殺光了,自然就不會再產生出新的仙來,那麼仙的隊伍必將逐漸萎縮,我等在天上的戰鬥便有可能轉敗為勝。
聽到這種說法,張祿心頭如有一萬匹草泥馬嘶鳴著疾奔而過……我靠,這設定深了去啦!別人或許對這種猜測聽過也就算了,他卻覺得,這完全有可能是事實啊!
回想自己的口袋地球世界上看到過的女媧遺存影像,倘若把伏羲、女媧替換成龍,那一切貌似就都順理成章了。那些龍先是降臨地球,但是地球上並沒有人,於是它們殺戮恐龍,改造地面,重新造人——其目的,大概是為了做實驗,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它界的人類全滅吧,它們造出來的,其實是一票實驗用小白鼠……
雖說自己是小白鼠的後代,怎麼琢磨怎麼彆扭……
然後它們就領著小白鼠們上天了,但很快就被仙給推了回來。試驗室裡出來的小白鼠,肯定跟真正的野生鼠有差異啊,所以仙就封鎖了地球,禁止這些小白鼠及其後裔再上天去搗亂。
因此妖龍的影像才會跟自己說:“你是,我們的,希望……”?
只是,女媧和伏羲終究並不是龍,而是人的上半身和龍的下半身拼合起來的奇特生物。這是龍族的偽裝嗎?還是說為人和龍的混血?龍果然是跟任何動物都沒有生殖隔離的怪物啊……
這種猜想簡直天馬行空,但並非絕無可能,只是張祿從前一直不敢往深裡想——誰願意當試驗室裡的小白鼠啊!此番聽到文遺山說起龍從天上來,以及龍、仙之間的大戰,由不得他不當場就產生了更多的聯想……
他眨一下眼睛,努力摒棄頭腦中奇特的想象——反正找不到更多線索了,還不如等昇仙後再去探查究竟呢——就聽文遺山頓了一頓後又說:
“因此仙與龍不共戴天,龍欲降世,仙必阻止。隨風這般作為,根本逆天而行,仙必不能容他,貧道又豈敢懇求諸君寬放於他?”
風赫然皺眉說那我就不明白了,您既然不想讓我們對隨風留手,為什麼又叫我們來,拉拉雜雜說了那麼一大套呢?您有什麼要求嗎?
文遺山點一點頭,說貧道確實對諸君有所請求,首先,我是希望能夠跟你們說清楚這前因後果,為你們完成任務出一份力——“仙曾經交付貧道任務,使前往異界,如今又遣諸君過來,可見並未徹底放棄我清玄世界。希望諸君返回之時,能夠代為轉達貧道之意,請仙手下留情,須知此世並非不可改變也。”
其次呢——“貧道的師弟筇山也已入渡劫期,即將力抗雷劫,以求登仙……”
他介紹說,這位筇山道人乃是上任的洞玄派掌門,如今門中第一長老,比自己小二十來歲,快兩百五啦。筇山也是五等慧根,同一輩中天賦僅次於師兄遺山,但是一直沒什麼上進心,直到遺山“登仙”,才給了他足夠的鼓舞,提振了他的信心,就此虔心修煉,才終於邁出這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