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祿等四人穿越來此清玄世界,所接受的是太真魔交付的任務,說有個叫隨風的傢伙妄圖召喚妖龍降世,所以要他們來相助上清、洞玄兩大修真門派,挫敗隨風的圖謀,並且將之擒拿正法。

文遺山拉拉雜雜一大套,又述此世背景,又嘆自身遭際,其實對張祿他們幫助並不大——遊戲剛開始呢,你設定可以擺,誰耐煩先看大段空泛的背景?至於NPC的個人悲劇,又關玩傢什麼事兒?真等到玩兒得深了,徹底沉浸進去了,玩家才可能去關注這些點吧。要不是瞧著老道士貌似年高德邵,並且顧慮他法力無邊,幾個人早就甩袖子告辭啦。

可是黎彥超等人都是懂禮數的世家子,哪怕心裡再不耐煩,都不肯輕易表露出來,張祿那更不必提了,說不上“心有山川之險”,終究“胸有城府之深”,所以忍到最後,他只是輕輕地遞個眼神向老道示意:您且說點兒對我們有用的,如何?

文遺山微微一笑,就問了:“諸君此來,可是為的隨風麼?”

風赫然趕緊拱手:“遺山老識得此人?”

文遺山點一點頭:“是貧道門中晚輩,再傳弟子……”是我徒孫兒啊,我怎麼可能不知道他?隨即慨嘆一聲:“此子少有慧根,九歲便即入門,貧道渡劫時已入金丹,今則元嬰矣……”

張祿微側過頭,跟同伴們交換了一個眼色,那意思:元嬰啊,聽上去頗為厲害。元嬰之上即為化神,化神再上是渡劫,文遺山是積年的渡劫,本該早早登仙了,起碼得是天垣世界的無人境巔峰啊。那麼元嬰、化神,理論上也不會太差……也對,倘若這隨風道行有限,太真魔也不必要讓咱們配合兩大宗門將之擒殺了。

可是文遺山隨即就把話題又給扯遠了去:“有慧根斯可修仙也,此非泛論,而為實指……”

他說隨風“少有慧根”,這並不是空泛的讚美之辭,“慧根”其實是一項特殊的素質指標。這一指標的產生,還在天地異變之後,上清、洞玄兩大門派確定要限制修真者的人數,以免資源浪費,那就必須得設定一套完善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模式。還跟原本似的,大撒網、廣撈魚,想修真就能修真,那是不成的,資源可能會被大群毫無登頂希望的廢物所浪費,若是從入門就簡單地限制人數,大浪淘沙,最終有所成就的數量又實在太過稀少了。

所以就產生了“慧根”理論和檢測系統。文遺山說人皆有其修真慧根,主要代表自身系統對天地元氣的吸收和轉化能力,也包括了智力和領悟力。這些能力大多是天生的,要知道即便普通人也會一定程度上吸納天地元氣——植物還需要元氣撫育呢,所以元氣濃郁的今世,世間才會這麼鬱鬱蔥蔥——只是數量極其有限,更難將之轉化為真氣,也不懂得培養和呼叫真氣之法而已。打個比方來說,修真者日可吸納元氣一噸,轉化為真氣二兩,那麼普通人頂多日可吸納元氣一兩,轉化為真氣……幾可忽略不記。

一個嬰兒從出生就開始透過肺部呼吸和全身毛孔的翕張,吸納一定數量的元氣,進而轉化為自身的真氣,量雖然極其微小,積累個十年左右,也就可以簡單測試出來了,並且是否具備修行的資質,也從此拉開了差距——這就是“慧根”。

兩大門派把慧根按高低分為五等,遣門徒巡迴各地,測試慧根,以尋找合適的修真者。一等慧根絕對不可能入門,那就是一輩子普通人的命;二、三等慧根可入小門派,修成金丹劍仙;四、五等慧根則准入兩大宗門修行,其實五等更算是天資高絕,一應修行資源都會向他傾斜。

文遺山說了,我和隨風,就都是因為身具五等慧根,才得入洞玄派修行的。

一開始並非人人都妄圖修仙,因為修真有風險,入門須謹慎——為了搶奪資源,明爭暗鬥無日止歇,不定哪天就會隕落呀。但是其後在兩大宗門的控制下,整個社會都逐漸穩定下來,修真者可得錦衣玉食,可望長壽,外加還沒太大風險,所以不必要到處去尋找了,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主動請求測試慧根。

不過文遺山對這套慧根系統卻頗有微辭,他說:“人之秉賦固有差,而天性更有別,多智未必多能,多能未必多智也。”很多人聰明是聰明,天生高慧根,但心性未必成熟,很可能缺乏上進心,沒有拼搏欲;某些人慧根可能略略差些,卻可能透過努力來一定程度上加以彌補——“貧道自恃天生異秉,今世無人可及,然亦不敢藐視古人也……”古代某些大家天資未必能比我高,但他們都是在槍林箭雨中硬生生拼殺出來的,最終成就或許便能夠超過我。

“故此世登仙之途不暢,為人無爭心,其亦有慧根之因在也。”從十歲左右開始,人就被三六九等分好了,階層基本固化,一個缺乏流動性的社會,還怎麼能有勃勃生機?誰肯無意義地努力去撞玻璃天花板?

張祿嘴角略略一抽,心說老頭兒你怎麼又把話給繞回來了……說隨風啊,我們要聽隨風的事兒!

好在隨即文遺山就談回了隨風:“隨風之叛反宗門,是在二十餘年之前……”那時候老道已經“登仙”了,但他隱藏在世間,也並不閉目塞聽,修真界很多大事還是都能探查得到的——“而其緣由,世人皆謂是慧根降等,遭宗門貶斥,故此起了齟齬,一怒之下擊傷授業恩師,遂乃破門而出……”

慧根高低雖然是天生的,打從十歲左右就經過測試,但並不是說就永遠固定,在小範圍內還可能因為種種情況而產生波動——比方說受了重傷,或者大病一場、吃錯藥了什麼的,身體素質有可能變化,慧根就會降等。升等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降等則偶有發生,但一般也就半等、一等而已。隨風原本是洞玄派內天之驕子,以五等慧根入門,有機會晉升化神的,結果被降評為四等,派中資源不再向他傾斜,基本上與化神就無緣了,那他能幹嗎?

而且據說,降等的原因還是幫化身長老試吃新煉製的丹藥……

所以隨風一時不忿,就跟他師父起了衝突,失手將師父打傷,沒等洞玄派開會研討出懲罰辦法來,就主動破門而出。

但是文遺山隨即就說了,他揣測這只是洞玄派放出來的表面理由而已,其實隨風之叛門別有它因——“其因肇端在我。”

文遺山“登仙”前就非常喜歡這個徒孫,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指導,他當時就對新的修真系統,過於看重慧根而不論心性,以及大多數修真者毫無爭心,修真界死水一潭的狀況頗有微辭,類似想法也跟隨風提起過。據說在他“登仙”以後,隨風多次上書門中長老,要求更改舊制,加強競爭機制,甚至於——咱們跟上清派開戰吧!結果當然是被嚴辭訓斥,不僅如此,還日益遭受打壓,這才叛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