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敢請諸君前往,觀其渡劫的儀式,看看筇山是不是真能登天成仙,或是失敗,或是與貧道相同,都落個以渡劫之身滯留世間的下場……”

唐麗語不明白了:“道長為何不肯親自前去探查?”

文遺山微微苦笑道:“恐為他所察覺也……”對方終究也是渡劫期,而且這種大場面,洞玄派內眾高手、群弟子都將匯聚觀禮,他要是一靠近,很難保證行藏不洩露。到時候該怎麼解釋?我是特意下凡來看看師弟成仙的?那就請您展露一下仙的能為吧……

而且文遺山還說了,我大限將至。

渡劫期本來就是燃燒生命,以求最後的突破,結果他沒能突破得了,就維持著這種特殊狀況整整五十年……化神的壽命普遍超過三百,他可是二百七十多就扛不下去啦,自感去日無多,即將邁入死途。

“若待諸君歸來,而貧道尚在人世,則請告知貧道,筇山師弟是否已登天界,或可解貧道長年之惑……”他要是直接被劫雷打死那沒辦法,若是真登仙了,說明我是特例,還得從自身找其緣由;要是他也落得自己一個下場,那證明我的判斷很可能是正確的,仙人已經閉鎖了此界飛昇之途——知道不是自己孤零一個倒黴,死也能閉上眼睛了吧。

“……若貧道已死,還請諸君相助掩埋,無使拋骨荒郊。”

黎彥超和幾名同伴對視一眼,皺眉說道:“這件事……並非我們不願相助,只恐怕時間來不及……”若能順利完成任務,到時候四人行至一處無人的地方,自然就被太真魔給接回玄奇界了,哪兒還能趕過來向你通報訊息,或者掩埋你的屍骨呢?除非擒殺隨風的地方就在隔壁……然而你也說過了,隨風現在藏在“斬龍臺”,位置是“由此西去千五百里”……

文遺山捻鬚而笑:“貧道也曾得神仙授予任務,其中規矩,自然明白。但幾位只要有心,必能相助貧道……”空子其實很好鑽,只看你們是否真的樂意幫忙。比方說你們找個人一直不錯眼兒地陪著,等到了附近,再派一兩人過來向我彙報,或者掩埋我的屍骨,只要還有此界之人的眼神落在你們其中任何一人身上,那仙就不可能把你們攝走啊。

“……貧道自不會兩手空空,便求相助,”說著話老道士指指自己身上,“有貧道二百餘年修行,所記錄的某些要點、秘訣,還有十數道親手繪製的符籙,到時候都可相贈諸君,以為報答。”

四人一聽,眼神當場就亮了。乖乖,這可是相當於天垣世界無人境巔峰的高人留下來的筆記啊,輕易豈能得見?就算唐麗語深得唐瑩喜愛,就算黎彥超是下任西黎侯的預備人選,就算風赫然也算流雲宗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他們終究還只是初入無我境,年紀又輕,無人境高手的秘傳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嗎?至於無根無基的張祿,那就更不必說了。

還有符籙,天垣世界雖然很少,但他們在虛梵世界可已經見識過了符籙的功效啦,就連張祿寫的隱身符都能一定程度上瞞過妖王、妖將,更何況無人境巔峰高手親筆繪製的呢?就算在天垣使不了(只有張祿知道,符籙在天垣世界也是能用的),將來再穿越別的世界,很可能充作保命的法寶啊!

想要得到這些寶物,要求不過是順道去瞧瞧筇山道人的登仙儀式,回來向文遺山彙報,或者幫忙掩埋文遺山的屍骨,這又有什麼難的?真正惠而不費呀!

四人眼神交流,已經確定要幫老道士這個忙了,但是張祿微微搖頭,示意且慢,有些事情我還得先打問清楚。於是轉向文遺山,嚴肅地問道:“請教道長,令師弟何日登仙?”

筇山道人要是還得半年一年的才始飛昇,難道我們就要一直呆在這清玄世界,不返回天垣去嗎?再說了,倘若跟擒殺隨風隔得時間太遠,那可保證不了四人隨時都能落在此界之人目光注視之下啊。

文遺山寬慰道:“他既已邁入渡劫期,不可能長久滯留此世……”想一想這話有語病,自己不就“長久滯留”著呢嗎?不禁嗒然,頓了一頓,才繼續說:“應該超不過十日,必然要迎接劫雷。”

張祿點點頭,心說十天時間倒也不長——“我等來歷成謎,要怎樣才能獲准前往觀禮呢?”我可不清楚這種登仙大典是否允許外人圍觀啊,而且就算允許圍觀,萬一要先買票呢?萬一門票售斷了呢?你起碼得告訴我們上哪兒去買黃牛票才成吧。

文遺山道:“無妨,諸君可假充貧道往日所收方外弟子,必能獲准觀禮。”

清玄世界的修真者並不僅僅侷限於上清、洞玄兩大門派,此外還有不少規模較小、水平較低的宗門,甚至還有幾個散修——雖說鳳毛麟角,但並非絕無僅有——大派長老出外巡遊的時候,偶爾會瞧中幾個有資質的年輕人,但限於門規,不便立刻納入門牆,於是就有了“方外弟子”一說。

高人不可能長久滯留,教授方外弟子,僅僅路過的時候指點一二罷了,但有可能留下憑證,等他們真正修行有成了,就可以拿著憑證到宗門去請求測試。倘若測試透過,便有可能成為兩大派的外門弟子——你不是循正規渠道上來的,想入內門那是做夢,但兩大派的外門弟子,其身份往往就超過很多小宗派的內門甚至是長老啦。

文遺山說我給個憑證,你們就當是我“登仙”前發現的散修好苗子,收為方外弟子,但是我因為返回宗門後便急於登仙,所以沒能及時報備。如今你們學業有成,拿著我的憑證前往洞玄派,要求進入外門的測試——如今洞玄派正忙著準備筇山道人的登仙大典呢,一時間也沒空搭理你們,但讓你們遠遠地觀禮,應該不會有啥問題。

說著話,便從懷中掏出一片小小的玉佩來,遞向張祿。張祿不接,以目示意,讓黎彥超拿著。

但是雖然接下了玉佩,張祿卻又提出疑問來了:“道長‘登仙’是在五十年前,而在‘登仙’之前便先收納我等為方外弟子——似我等這般年輕相貌,如何取信於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