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多番苦戰難爭勝(第3/4頁)
章節報錯
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馮天養都沒有再讓火炮還擊,而清軍雖然沒有發起進攻,但卻在天黑之前又在火炮陣地前方挖掘了兩道壕溝,讓射擊完的火炮甚至直接推進了新挖掘的壕溝裡。
新壕溝和二營放棄的一道壕溝甚至只差六百米多一點的位置,清軍的火炮可以和馮天養的火炮一樣,直接在壕溝之中便可以開火。
傍晚時分,雙方再次召開軍議,只是各自交換了喜憂。
清軍這邊,雖然沒有攻進敵方陣地,但已經構建了出發陣地,明日可以在炮兵火力的掩護下直接發起進攻,為此後的進攻積累了優勢,參加軍議的將領們自然是喜上眉梢。
當晚清軍按照慣例,昨日作戰失利的懋字營全營發放五兩銀子的賞銀,並且許下了斬獲一人十兩銀子的賞格。
馮天養這邊的軍議則頗有些壓抑和沮喪的氣氛。
下午清軍的火炮密度所有人都瞧在眼裡,即使是有六門四磅炮趕來支援,也不過是勉強有了還手的資格。
而由於清軍前進陣地已經成功構建,意味著己方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
只能依靠各道壕溝逐次進行抵抗,等到被清軍佔領了所有壕溝之後,便是兩支軍隊最終決戰的時刻。
兩軍對壘打的如火如荼,自然吸引了周邊不少人的目光,不僅是新安縣和廣州的目光凝聚於此,就連香港和贛州也向此處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贛州,府衙。
巡視完贛州下面各縣防衛的李秀成剛剛回到贛州城外軍營,便被坐鎮城中的楊輔清派人找了過去,然後遞給了其一份剛剛送到的情報。
“惠州清軍與新安團練對峙多日,並於前天下午交火了?”
李秀成接過情報看了兩遍才確認自己沒花眼。
赫然是馮天養派一連發起試探性進攻那日的情報。
“不是你留的後手嗎?那自上次粵東歸來後,你便如此留意新安的訊息,我還以為是你埋的後手,想找你商議如何支援一事。”
楊輔清見李秀成如此驚訝,反而驚奇了起來。
自上次李秀成從粵東歸來後,他便一直讓自己留意新安縣的訊息。
楊輔清便往新安一帶派了不少探子,因此也知道了新安縣分地、建廠等一系列訊息。
而像惠州清軍和新安團練對峙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會被探子忽略,僅兩日便將交火的情報送到了三百多里外的贛州。
楊輔清一直以為是李秀成在新安埋的後手,但今日見李秀成如此神情,恐怕是自己想錯了。
“你的親兵馬隊還在城裡嗎?”
李秀成沒理會楊輔清的驚奇,徑直髮問。
“沒動,怎麼了?”
“把他給我,和我的馬隊一起,我要去新安走一遭。”
李秀成斬釘截鐵的要求道。
原來他還有些不確認,但他現確信新安團練的首領,就是那個年輕的縣令,一定就是司馬運峰想要保護的人。
他要親自去見一見!
廣州,總督府。
由於距離較勁的原因,葉名琛在亥時四刻便收到了下午酉時二刻發出的軍報,瞭解到最新戰況的葉名琛總算是露出一點喜色。
此次進攻新安,是他一力決策,為此不惜以殿閣大學士的身份強壓了廣州將軍德納和巡撫柏貴二人不同意見,迫使兩人按照自己的方略用兵和排程後勤。
而不管是廣西還是江西,都迫切需要這支萬人規模的生力軍投入戰鬥,自己卻將寶貴的機動兵力用在了新安,其實已是騎虎難下之勢,勢必要贏下來才能脫身危局。
回想起馮天養先後為自己解決了諸多難題的過往,葉名琛也不禁微微嘆了口氣,起了一點惜才之心。
國士難得,可惜有反心,不得不除。
香港,太平山頂。
英國香港總督包令和商務總監亨利兩人看著緩緩泊入港口的四艘軍艦,面上不禁露出喜色。
來自本土的支援艦隊已經抵達了印度,不僅此前被抽調到印度協助鎮壓起義的兩艘軍艦得以返回香港,馬六甲總督還新增派了兩艘二級艦,用以支援香港這邊即將發起的軍事行動。
事實上,在去年葉名琛毀約之後,包令便已經制定好了挑釁的行動計劃,意圖迫使葉名琛不得不返回談判桌。
但印度突然爆發的大起義打亂了他的計劃,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香港這邊的行動只能一再推遲。
“亨利,我沒有見過你說的那個馮,但看他在新安縣做的事情,我其實很期待和他的合作,只可惜他的勢力快要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