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空談腐儒豈堪用(第3/4頁)
章節報錯
後堂書案旁擺放著七把椅子,主位的一張太師椅自是葉名琛之位,而剩餘客位的六把椅子上有五把都已坐了人,正是葉名琛總督府的五位核心幕僚。
客位之中,為首的是蘇峻堂,他是總督府前任幕僚長,現職的本省正三品按察使,坐第一把椅子名正言順。
第二位是趙寒楓,現任幕僚長兼任廣州肇慶府候補知府,正四品的官職。
第三位是談元益,官身是廣東鹽運使同知,從四品的官職。
第四位是仲喆,目前暫無官身,卻是兩廣名儒,粵秀書院山長。
第五位是畢澄,曾任正五品的通政司參議,四年前母喪丁憂回粵,後被葉名琛招攬入幕府。
馮天養進入堂中後,先是向眾人逐個行禮,然後在趙寒楓的示意下坐在了最後一把椅子上。
且說,幾人雖然昨日已經看到了蘇峻堂和馮天養聯名提交的七條建議,知道馮天養確有才華而且已被蘇峻堂收為弟子,但看到馮天養與他們同坐一列,眾人之反應各有不同。
蘇峻堂且自不提,趙寒楓面色和煦,談元益神色肅穆,仲喆面色陰鬱,畢澄眉頭緊皺,而環顧了眾人臉色後的馮天養卻泰然自若的拿起自己面前的那份文稿看了起來。
文稿每人一份,上面是總督府幕僚根據往年檔案暫時統計來的兩省船隻裝備儲存情況。
紅單船一個月內可籌集八十艘,後續籌集難度較小,滿足兩百艘問題不大,協助訓練操帆划槳的船員也基本能滿足需求。
兩省共存有火藥十四萬七千斤,勉強只夠兩廣沿江沿海各處炮臺自用,而且火藥質量較差,威力僅約為英人火藥四成左右。
各處炮臺共有八磅炮三百四十三門,六磅炮一百三十門,但僅有九十門可以安裝到船上,剩下的因為鑄造技術落後,導致炮身笨重無法拆卸。
火炮的彈丸則相對充足,且製造技術簡單,基本能滿足供應。
炮手奇缺,別說支援水師,連滿足現有炮臺之需要都差四成缺口。
馮天養邊看邊點頭,文稿所列情況與他前日的猜測出入不大。
關鍵的環節果然卡在了火炮、火藥、炮手上面,而以上三方面的資源,基本都被英國人壟斷了。
所以今日的核心議題大概便是如何與英國人交涉了。
馮天養心中有了結論,心中慢慢思考著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過了有一刻鐘時間,身著全套朝服打扮的葉名琛大步邁入後堂,一邊在管事的幫助下更換便服,一邊示意眾位幕僚安坐。
“諸位,今日請大家前來只議一事,如何與英人交涉,諸位可暢所欲言,只要於國有利,本督無有不從。”
葉名琛落座後,簡介直白的挑明瞭今天的議題。
“稟部堂,卑職有一些淺見,且為諸兄拋磚引玉。”
趙寒楓作為現任幕僚長,當仁不讓的第一個起身接住話題。
“其一,耆英雖然誤國,然英夷並不知曉此事,卑職建議主動挑明此事,讓英人知曉兩份條約之間的差別,也可明示我方談判之誠意。”
“其二,既已挑明此事,我方可與英夷就其中差別進行磋商,在一些細枝末節之處可以答應彼方要求,同時將購買火炮彈藥等要求加入談判內容,如英夷不同意,則立即停止條約磋商一事,以示我方態度之堅決,免得英夷以為我方軟弱可欺。”
趙寒楓顯然是早有準備,乾淨利落的自己的兩條意見講完後落座。
“立光所言,諸位以為如何?”
葉名琛見趙寒楓坐下,詢問諸位幕僚之態度。
此言一出,場面卻一時冷清下來。
趙寒楓作為現任幕僚長,其所言一定程度上就是葉名琛的態度,眾人此刻之冷場,其實已是一種無言之表態,葉名琛出言後環顧眾人,面色不改,只是靜靜等待。
“稟部堂,仲某心有疑惑未解,想請教趙府臺,不知可否。”
一片沉默之中,粵秀書院山長仲喆起身拱手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