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位老工匠從東宮離開的時候,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塊銀餅,這是太子殿下賞賜的。

他們的臉上有些為難,因為太子定了要求,每個月最少造一把遊標卡尺。

領頭的老工匠嘆道“殿下說了以後造出來的遊標卡尺歸我們幾個老工匠用。”

餘下兩人沒作聲。

老工匠掂量著手中的兩塊銀餅,道“可以給孫子娶個婆娘了,往後我們少府監人在尺在,人不在尺也要在。”

另兩人重重點頭。

翌日,皇帝的春遊車駕到了龍首原。

李恪策馬帶著劉仁軌與權萬紀正好從龍首原而過。

李世民正張弓搭箭,便見到了遠處的三人策馬而過,收起箭矢道“那是恪兒?”

李治也瞧了一眼,繼續吃著手中的肉乾,嘴裡不住嚼著,安靜坐在一旁。

馬兒到了近前,李恪翻身下馬,行禮道“父皇。”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長弓,用布巾擦著手,道“怎麼?有要事稟報朕?”

“回父皇,兒臣想要離開長安幾日。”

“與你母妃交代過了?”李世民的目光看著他。

“嗯,與母妃交代過了。”

李世民看向了站在他身後的權萬紀,還有劉仁軌,當初在咸陽縣,遠遠看過這個縣臣一眼,又叮囑道“你也年長了,出行在外注意言行。”

向父皇行禮之後,李恪翻身上馬,策馬遠去。

李世民望著這個兒子的背影,耳邊還有太監低聲說了兩句話。

皇帝神色如常,繼續張弓搭箭。

馬兒踩過泥濘,權萬紀策馬在吳王身後,問道“這一次也是太子殿下的吩咐嗎?”

李恪大聲回道“皇兄說了,做了並不意味著做好了,支教一事是東宮太子的政令,可政令下放之後,這件事做了,但沒做好。”

權萬紀又看了看跟在一側的劉仁軌,這個縣令不僅僅是吳王殿下的好友,聽說還與當今太子走得近。

李恪接著道“如今,恪此去就是要將事情做好。”

說罷,他策馬一路朝著洛陽方向而去。

關中以西,過了隴右,河西走廊地界,這是張士貴第二次來這裡。

他翻身下馬,領著兵馬進入威武郡內休息。

李震任交河道折衝府都尉,他在武威郡城下迎接大將軍。

張士貴看了看身後隊伍的梁建方,以及現在身邊這位薛仁貴,眼中帶有深意,現在總算確定了這個薛仁貴根本就不是太子門下的人。

李震迎著大將軍走入城內,命將士們迎接大軍休息。

走入城內,張士貴拿下頭盔,瞧著熱鬧非凡的武威郡,這不來都不知道,原來現在的武威郡是這般的繁華。

街道上人來人往,突厥人,西域人,甚至還有波斯人,吐蕃人。

讓張士貴訝異,他竟然還看到了一個天竺人。

“一年不來,此地當真是翻天覆地。”

李震笑道“經營河西走廊這兩年,武威郡已是商旅必經之地,現在人人都知道,只要到了武威郡,他們手中的貨物就能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