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保溫條件不行,帶在身上也能隨時隨地喝下一口熱水。

“你若是覺得這件事不起眼,倒還有別的事交給你。”

“恪就去辦這件事。”

“好。”李承乾又叮囑道“對你來說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但現在還沒有人去做,朝中與鄉間需要有溝通,這種溝通並不是透過各縣交給京兆府,而是繞過京兆府,直接送到我們耳中。”

“將來也會成為崇文館的尋常工作,你先去試試吧,順便將劉仁軌與權萬紀也帶上。”

“恪這就去。”

說罷,他就要走入雨中。

這個弟弟遇事總是說辦就辦,從來不會多問為什麼。

李承乾搖著手中的圓扇道“孤常說讓弟弟妹妹出去走走,看看各縣最最普通的鄉民,看看他們的處境,他們的困難,或者他們嚮往的是什麼。”

也不知道李恪有沒有聽到這句話,他腳步匆匆地走入了雨中。

李承乾看向站在別苑屋簷下的寧兒。

收到太子殿下的眼神,她拿起竹傘快步走來,自己也撐著一把傘,又為殿下遞去。

李承乾將水杯系在腰間,提著傘走入雨中。

雨勢依舊很大,忽然走入雨中時,感覺四周又安靜了許多。

臨近傍晚時分,這場雨水才停歇。

李承乾開啟李震的奏章繼續看著。

前兩年高昌王與欲谷設幾乎斷了絲路上的貿易。

如今唐軍打下了高昌,掃平了西域東南地界,反倒令停歇的商貿活動在重新恢復通行之後,河西走廊的盛況更勝往昔。

李麗質與東陽也回到了東宮,她們幫著皇兄翻看各縣的奏報。

李承乾看著賬目,感慨道“果然,搶來的比徵收市稅來得更多,明明可以搶嘛。”

李麗質道“皇兄萬萬不可這麼說,搶劫只能富裕一時,京兆府養肥了高昌,才會有如此收穫,可長久之計,還是主持貿易更重要。”

李承乾贊同道“麗質說得很對,可持續的才是最穩定的。”

她又道“今年的河西走廊市稅是往年的三倍,光是這兩月的市稅就有三萬貫。”

寧兒遞來了一疊奏章,道“殿下,這是洛陽送來的。”

這是馬周與李義府送來的奏章,杜荷在洛陽的紙張大作坊與肥皂大作坊建成了,招募了兩千人勞作。

“皇兄,皇兄!”東宮外傳來了喊叫聲。

李承乾抬頭看去,見是小兕子正快步跑來,她走入殿內欣喜道“少府監將皇兄要的東西造出來了,人就在東宮外等著。”

七歲的明達跑入殿內,就撲進皇姐的懷中。

李麗質用手指戳了戳妹妹的額頭道“往後可不要這麼跑來跑去的,摔了怎麼辦?”

她搖頭道“妹妹走得穩當,不會摔的。”

“你小時候走路就不穩。”

她又在姐姐的懷中撒嬌般地嬉笑著。

還能怎麼辦呢?李麗質只能寵溺著妹妹,撫著她黑亮的長髮,又是數落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