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六章 唯才是用(第4/4頁)
章節報錯
這些,也正是陛下最擅長的。
而恰恰如今的皇帝又是不講情面的,正因如此,他是自武德與貞觀以來,最嚴苛且最合時宜的皇帝。
有人說是李淵與高士廉撫著當年的太子登上帝位,其實是房相,鄭公與長孫無忌三人將當年的太子拉上了皇位。
那時候,皇位就在那裡,只要太子想,就會有很多人推著太子坐上皇位。
跟著高季輔在洛陽城走了一圈,洛陽城很大,與長安城相當,但卻沒有長安那般擁擠。
杜正倫心中想著以自己對陛下的瞭解,將來這天下必定還會有大的變動。
“稟刺史,人都拿下了。”
一個將軍前來稟報。
城外已沒了叫罵與怒喝聲,學子們紛紛站在城前,被一隊隊的官兵看管著。
高季輔只是看了一眼,又吩咐道“今年的秋梨要可以採摘了,讓他們都去做苦役,讓他們去摘梨,當今陛下愛吃洛陽的梨,看在他們摘梨的份上,還望陛下能夠寬恕他們。”
杜正倫頷首道“高刺史處事公允,學子們即便是為了維護朝中,城下毆打之罪亦不偏袒,在下佩服。”
“那些反對崇文館的學子,又該如此處置?”
高季輔道“讓他們白天來洛陽城清掃大街,到了夜裡去崇文館罰抄鄭公語錄。”
“喏。”
杜正倫感慨道“鬧事的學子日復一日,該如何是好。”
高季輔道“鬧吧,這些學子都是無辜的,殺了浪費,教導他們迴歸正道才是我等的職責所在。”
此番洛陽之行,杜正倫帶著滿意的成果準備回長安。
離開長安城時,杜正倫見到了那位傳聞中的武氏女子,這個女子一手拿著書卷,腰間配有一把橫刀,正在給一群姑娘講課,教姑娘與婦人們讀書識字。
杜正倫又去漕運監,在這裡見到了正忙碌主持各項事宜的許圉師。
將該記錄的事記錄好了,杜正倫終於策馬走在了回長安的路上,馬兒走得並不快,是想要多看看沿途的風光。
潼關依舊在黃河河畔,杜正倫在這裡見到了一夥正在拉著煤的鄉民。
“幾位老兄弟,可是潼關人氏。”
拉著一車蜂窩煤的壯漢,領著頭回道;“我們從河北來。”
杜正倫又問道;“河北各地可還好?”
“一切都好,如今漕運暢通,我們省去了腳力,能省下不少時日與銀錢。”
杜正倫笑道“漕運還有這等妙用?”
那壯漢又黑又壯的漢子回道“漕運暢通之後,我們只用半月就可以把煤運到關中販賣,來來回回省了許多時日。”
原來不只是節省了人們的成本,也讓他們的貨物流通更快了。
以往煤礦運輸一來一回間的腳力都要廢不少銀錢,如今有了漕運,倒能剩下不少。
杜正倫並不懂效益,他只知道人們是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