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七章 陳子昂(第1/4頁)
章節報錯
隨著杜正倫一起回到長安的還有滿滿一車秋梨。
洛陽的梨不僅汁水多,吃起來還很爽口,李承乾吃著梨聽著杜正倫稟報。
“陛下,高刺史說念在那些學子為陛下摘梨,能否寬恕他們?”
李承乾道“他們與人打架也是為了維護崇文館,他們為朕摘梨,朕當然寬恕他們,望來年科舉,朕能夠見到他們。”
杜正倫行禮道“天下學子必會感念陛下仁義。”
乾慶九年,秋,一個訊息送入了長安城,小勃律國發生了內亂,小勃律國的老國王過世了。
鴻臚寺的人認為這件事定有吐蕃大臣茹來傑從中作梗。
欽陵回到了吐蕃,也與茹來傑爆發了矛盾,雙方几次要大打出手。
吐蕃的雪山前,一輛華貴的車駕停在了布達拉宮之前,這個時節的邏些正在下著大雪。
邏些城內一片寂靜,吐蕃人在這座城中躲避著嚴寒。
王玄策帶著妻子天竺女王與孩子來到了邏些城前。
茹來傑親自前來迎接。
“哈哈!我的吐蕃兄弟!”王玄策張開雙臂與他在雪中抱了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後背。
茹來傑已是一頭白髮,眼神倒依舊很精神,他道“聽聞王將軍已是天竺道的行軍大總管,恭賀大將軍。”
王玄策打趣道“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茹來傑嘆道“你的孩子都這麼大了?”
王玄策領過這個孩子,道“叫茹爺爺。”
這孩子用十分地道的關中話語道“茹爺爺。”
“哈哈哈!”
茹來傑在雪中大笑著,笑了好久好久。
這是第一次,王玄策聽到這位老人家如此開懷的笑聲。
唐人是最守約的,一旦達成了約定,不論是奔赴千里都要赴約,這是諸國對唐人認知。
而唐人也一直都在踐行著約定,不論是西域人還是吐蕃人,都被唐人的這種精神,心悅誠服。
王玄策當初與茹來傑約定過要一起登上雪山。
布達拉宮後方的雪山並不好爬,王玄策來到一處雪山頂,從這裡可以一眼看到邏些城的全景,還有雪山下的牛群與吐蕃的僧人。
茹來傑張開雙臂,高呼了一聲。
雪山上風聲呼號,淹沒了他的呼聲。
他道“這裡的雪比較淺,到了雪山深處就會遇到狼群了。”
王玄策盤腿坐在雪地上,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一口熱氣,一身唐人的衣袍正在風中獵獵作響。
茹來傑笑道“你是第一個登上吐蕃雪山的唐人。”
王玄策緩緩睜開眼,問道“你經常登雪山嗎?”
茹來傑也盤腿坐下來,回道“很久沒有爬了,人老了,也爬不動了。”
想到當初眾人一起在天竺歷險,又奔赴千里馳援蔥嶺,茹來傑臉上總是有笑容,這是他這輩子最耀眼的壯舉,他註定會被人們寫在史書,他覺得他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唐人的史書上。
茹來傑盤腿而坐,閉上眼似乎在傾聽雪山的風聲。
王玄策也閉上眼安靜地坐著。
良久,王玄策才睜開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跟我去天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