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洛陽(第3/4頁)
章節報錯
還未等承乾回話,李世民又道“嗯,朕自東征回來,的確沒有好好看過。”
李承乾坐在車轅上,依舊不緊不慢地讓馬兒走著,看著這個村子裡的情況。
還有帶著不同鄉音話語的夫婦正在吵架。
因洛陽大治大改之後,遷入洛陽人家也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從各地來的鄉民互婚,從此便有了一戶戶人家。
大抵上洛陽的繁榮,都是這些人造成的。
因此,財富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靠著一雙雙勤勞的雙手創造而來。
李承乾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小冊子,遞上道“父皇可以看看這個。”
李世民驚疑道“這是貞觀書?”
“不是,這是關中這些年來的經驗總結。”
聽聞這個兒子與谷那律要編寫一卷書來教化天下人,但現在誰也沒見過這卷書真容。
李世民心中好奇,也從未讓人拿來看過。
“谷那律老先生的書還在編寫,還未成書,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編寫完成的。”
李世民將一本冊子放在邊上,看著車外的風光,心情很是不錯,這一次是出來散心的,並不是與這個兒子來商議政事的。
如果承乾不說那些煞風景的政事,那麼這裡的一切,看起來依舊美好。
馬車到了一片作坊前停下,這裡有五座大作坊。
李承乾道“這裡有三千人在勞作,每月在這裡產生的市稅大致是近兩千貫錢,不過也並不是每月都有這般多,每一次貨物交易之後,都要上繳市稅。”
李世民想著現在洛陽的米價是十一錢一斗,這幾座作坊已可以負擔一個州府數萬兵馬的糧草了。
這也是承乾甘願免除大半個中原的田賦的原因?
光是洛陽的作坊,就足夠找補回來了。
李承乾道“如今長安與洛陽的地貴,為了遏制房屋價格,兒臣還想讓許敬宗他們限定租賦,當然了在如今唐律治下的租佣調規則下,這些事做起來很麻煩,那都是以後準備要做的。”
李世民低聲道“你要警惕苛稅。”
“父皇,大唐還沒有苛稅,再者說賦稅是國家的根基,兒臣只希望能夠讓賦稅更效率,更高效的收取,就如現在的關中與洛陽,已開始收取房屋的租賦,並且隨著房屋的價格越高租賦也就越高。”
在皇帝**統治下,也不用在乎所謂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李承乾道“兒臣還打算興建更多的房屋。”
馬車搖搖晃晃的繼續前進,關中與洛陽的十年積累與試錯的經驗太寶貴,沒有這十年的積累,也沒現在的大展拳腳。
父子倆來到一處村子前,這座村子建設在山腳下,不遠的這座小山在秋日裡是黃褐色的,長著許多並不高的樹。
秋雨過去之後,洛陽也吹著從關中而來的西北季風。
隊伍準備好了飯食,父子倆一同坐在一處剛開鑿的溝渠邊用飯。
現在的洛陽城包括周邊村縣人口已過了兩百萬,正在往三百萬人口進發,洛陽吸收的人口越多,財富聚集得也就越快。
其實朝中很頭疼這種情況,在這個還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洛陽的突飛猛進,讓中原各地顯得措手不及。
洛陽的人口越加繁盛,洛陽以東的各地就會顯得更加蕭條,甚至一度威脅到了其他地方的耕種人口,耕種的人口不夠,又該如何。
換言之,洛陽的兩百多萬人口,指望著中原各地的糧食養活,各地耕種的人不夠了,糧食一旦受限,洛陽就要鬧饑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