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諜中諜中諜.(第2/4頁)
章節報錯
見到朱和堅的這般表態,李如安不由是有些受寵若驚,哪怕是明知道這一切都只是朱和堅的偽裝,卻也是忍不住心中一暖、暗生好感。
任何人都擁有“尊嚴需求”,對於那些權高位重、卻又六根不全的內廷高層太監而言,對於這一點尤其是異常敏感。而朱和堅的這般表現,自然是撓中了吳信泉、李如安等人的癢處。
別的不說,就看朱和堅稱呼吳信泉、李如安二人為“吳內臣”、“李內臣”,這份尊重就讓他們異常滿足。
事實上,在明朝時期,高層宦官是有資格自稱為“臣”的,平日裡各地鎮守太監平日裡給皇帝上呈奏疏之際往往也是以“臣”自居,皇帝心情好的時候也會稱呼高層宦官為“內臣”、“廠臣”;
但到了德慶時期,因為德慶皇帝的皇恩太寡、皇威太重,屢次的清洗整頓早已讓內廷眾人嚇破了膽,平日裡也不敢有任何逾越,面聖之際所有內廷高層宦官為了表示謙卑皆是以“小人”自稱,德慶皇帝也總是直接以姓名稱呼他們,“內臣”的稱謂卻是極少有機會聽到了。
僅看這一點,內廷高層眾位大太監會全體選擇支援朱和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相較於動輒就要清洗整頓內廷的德慶皇帝、又或者是天然敵視宦官干政的朱和堉,朱和堅對於內廷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未來選擇。
李如安如今也算是內廷高層之人,卻也是愈發理解這些大太監的心中想法了。
心緒百轉之際,李如安表面上則是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顫聲道:“太子殿下謬讚了,小人何德何能,能得到您這般看重……”
似乎是因為心情激動的緣故,李如安竟是直接稱呼朱和堅為“太子殿下”了,看似是失了規矩,但實際上則是暗示了態度,表示他心中早就把朱和堅視為是下任儲君的唯一人選了。
但朱和堅依舊是一副謹守本分的模樣,聞言後反倒是表情稍沉,皺眉道:“還望李內臣慎言,如今的朝廷儲君依舊是我家三哥,而我還只是一個未得冊封的尋常皇子罷了!我不管廟堂局勢如何變動、又有著怎樣的流言蜚語,但只要是三哥他依舊在位一日,我等就不能有任何逾越!”
另一邊,吳信泉則是連忙陪笑打圓場,道:“還望七皇子殿下不要怪罪李如安的失言,他只是不小心說出了真心話罷了!更何況,陛下他的心思早已經不是秘密了,再加上七皇子殿下對待我們這些可憐人一向是恩厚……說一句大不敬的話,我等可是早就期盼這一天了!”
朱和堅嘆息一聲,卻也不再堅持,只是表情間滿是悵然。
然而,朱和堅的眼神深處,則是閃過了一絲滿意。
李如安與吳信泉對視一眼之後,竟是有些默契,馬上就轉移了話題,李如安開始恭維朱和堅的宅心仁厚與清譽滿朝,吳信泉也是隨聲附和,拍馬討好的技巧卻也要比李如安更為自然高明許多。
就這樣,酒席間的氣氛再次活絡了起來,朱和堅也是順坡下驢,不再是冷臉相待,依然是一副毫無皇子架子的隨和模樣,與二人有說有笑、有來有往。
但漸漸的,在吳信泉的刻意引導之下,三人間的話題開始轉向了李如安,恭賀李如安升遷為御書房管事太監之餘,也趁機打探御書房的最近動向。
只見吳信泉笑眯眯的說道:“如安負責御書房不過是短短十餘天,但已是成效斐然!御書房近年來屢禁不絕的訊息外洩之事,竟是短時間內就徹底根絕了!曾有兩個小太監稍是冒出了一些外洩訊息的跡象,就被如安給揪了出來,一時間人人自律,御書房在如安的管制之下,可謂是氣象一新啊!
咱家可是聽說了,這段時間以來,陛下因為太子與藩王們的官司心情不佳、留在御書房裡誰也不見,外朝的權臣們急切想要從御書房那裡打探訊息,誰曾想御書房這一次竟是守口如瓶、嚴守機密,一絲一毫的訊息都沒有外洩,可是把他們給急壞了!”
朱和堅也是笑著點頭,道:“我也聽說,父皇他對於李內臣的表現很是滿意。”
李如安連忙表示謙遜,但心中則是有些冷笑。
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御書房沒有絲毫訊息外洩,被急壞的人恐怕不止是外朝的幾位權臣,李如安眼前這兩位只怕還要心情更為急切。
然後,就如李如安的意料一般,吳信泉話鋒一轉,卻是問道:“如安,七皇子殿下與咱家全都是陛下最為信任之人,御書房的事情固然是要瞞著外朝那些臣子,卻是不必瞞著七皇子殿下與咱家……
近些日子以來,七皇子殿下與咱家眼看著陛下心情不好,卻又不明白陛下他究竟想著什麼,心裡也是著急,唯有明白了陛下的心思,七皇子殿下他才能更好的為陛下盡孝,咱家也才可以更好的為陛下盡忠,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如安,你就稍稍透漏一下,這段時間以來,陛下他在御書房究竟做了些什麼?又說了些什麼?”
朱和堅再次的面現不快,斥責道:“吳內臣,我等身為臣子,又豈能窺探父皇的動向?更何況,李內臣身為御書房管事太監,對於御書房內所發生的事情就必須要守口如瓶,你這樣豈不是讓他為難?”
吳信泉則是笑眯眯的說道:“對於外臣自然是要守口如瓶,但依我看,如安對於七皇子殿下的態度,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對不對?”
說話間,吳信泉依舊是笑眯眯的盯著李如安,但目光中則是充滿了審視與冰冷。
另一邊,朱和堅不再堅持立場,只是端起了茶盞靜靜飲茶,但他的眼角餘光也在暗暗打量著李如安的反應。
見到朱和堅與吳信泉這兩人的一唱一和,李如安就知道自己必須要面臨抉擇了。
一旦是向他們洩露了御書房的訊息,就等於是一份投名狀、被他們抓住了把柄,正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有了今天的第一次洩密,就會有今後的無數次洩密,自己也會徹底變成朱和堅埋在御書房的眼線,只怕是從今往後就要身不由己。
這裡面固然是蘊含著極大的風險,上一任御書房管事太監張秀,乃是德慶皇帝身邊的隨侍大太監張德的徒弟,但依然是因為洩密的事情被活活杖斃了。
但好處則是,李如安趁著這次機會可以逐漸成為朱和堅的心腹,在德慶皇帝、趙俊臣、朱和堅三人之間左右逢源,這裡面的平衡極難掌控,但若是運作得當的話,也能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
更何況,若是趙俊臣對朱和堅的描述沒錯的話,以朱和堅的狠辣心性,一旦是李如安拒絕了投效於他,只怕是今天就要喪命於返回宮中的路上了。
所以,對於李如安而言,其實從一開始就沒什麼好猶豫的。